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2年02期目录
中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参考我国教育监侧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东部地区较高而西部地区较低;各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均衡性较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中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摘要]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参考我国教育监侧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和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特点,东部地区较高而西部地区较低;各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大部分省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均衡性较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改善,能够促进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颁布以来,我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教育内外部关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调整优化教育规模、布局和结构,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办学条件和效益,研究解决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地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差距除教育机会外还表现在教育质量、教育条件、教育公平等方面。为了全面地描述和比较我国各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客观地反映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尚存的不足,我们尝试构建了由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评价。一、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客观地描述和比较我国各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对各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为此,本研究构建了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与指数计算方法。  

 ()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我们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参考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1.分析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的教育发展目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扩大和保证公平受教育机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育条件保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教育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育机会、改善教育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参考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试行)》分为综合教育程度、国民接受学校教育状况、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科学研究四个维度,包括人学率、文盲率、受教育年限、生师比、校舍建筑、学校仪器配备、学校信息化建设、教育经费、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77个指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布情况、办学条件、科学研究等关于全国及分城乡、分省份的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全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对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人学机会、普及程度、办学效益以及生均办学条件等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和分析,展示了全国、分区域、分城乡、分省份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新变化。因此,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是我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3.借鉴国内外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的相关研究成果    目前有多个国际组织在其公布的教育统计报告中都设计了教育统计指标来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发布的《全球教育统计摘要》包括教育机会、教育效率和成果、教师资源、教育经费、教育结构、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七方面的指标。〔’]世界银行的教育统计指标主要由教育投人、教育参与、教育效率、教育完成率和成果、教育公平五大类构成。[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年出版的《教育概览—DECD指标》由教育机构的产出及学习的影响、教育中的财政与人力资源投人、教育机会和教育参与、学校环境与学校组织四方面构成。f}l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也进行了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的研究。[4]可以看出,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本共识是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该包括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设计    基于以上考量,笔者认为衡量我国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有四个: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每个一级指标下有若干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下有3^}5个三级指标,共包括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46个三级指标。(见表1)    1.教育机会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人学率达到40%,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的目标。教育机会包括人学机会、受教育过程机会和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等,衡量教育机会的指标包括人学率、辍学率、升学率、巩固率等。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数占劳动人口比例反映了成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教育机会的重要指标。为了使教育机会指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研究选择了各级教育人学率和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数占劳动人口比例两个二级指标反映教育机会。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