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回顾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基于焦建利和贾义敏对开放教育资源分类标准的分析,同时考虑到标准和协议在我国政策中并未予以明确地强调,我们将教育信息化资源划分为“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工具性软件”“数字化教...
基于焦建利和贾义敏对开放教育资源分类标准的分析,同时考虑到标准和协议在我国政策中并未予以明确地强调,我们将教育信息化资源划分为“数字化教育内容”、“数字化工具性软件”“数字化教育平台”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共同组成了学习者能进行完整学习体验的软件环境。其中,“数字化教育内容”是指提供给学习者可供查阅、学习、修改的数字化内容,包括电子教材、课件、课程、文献资料、视音频、资源库等;“数字化工具性软件”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类软件,在完成不同学科学习内容时可能所用到的不同工具,如,用于数学学习的几何画板、用于统计学的统计软件等;“数字化教育平台”是指不仅能为数字化教育内容提供载体、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而且能够促进资源跨组织、跨平台共享和重用的系统,如,课程管理与学习系统、网络家庭学习系统、国家教育信息系统、教育类网站、在线学习社区等。
1、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历程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就掀起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热潮。为了便于更好地把握整体脉络与趋势,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出现的有关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标志性事件.2、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的趋势分析2.1建设内容的变化重点建设内容可划分为从“数字化教育内容资源建设”,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环境建设”,再到“教育信息化资源生态化学习环境的建设”。这三个阶段反映出资源建设的重点内容正在发生着从孤立、零散化建设到全面、系统化建设的转变,反映了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更全面的认识。2.2建设模式的变化(1)从重视量的积累到重视质的保障。我国在第一阶段大规模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但忽视质量监控,积累了大批质量不高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同时出现利用率低、大量资源闲置的情况。目前,我国开始重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质量建设,从更宏观的层面把控、从更细节的地方着手建设。在资源建设方面,各级各类的优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初步形成。“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这些都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大举措,也体现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点和建设重点。参考文献:[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张治礼,徐雯,张进东,王治贵.新课程(下).2019(10)[2]“小工作坊”教研模式助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J].王建榕.幼儿教育研究.2019(05)[3]2.0时代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探究[J].邢西深,许林.中国电化教育.2019(05)[4]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研究[J].赵美华.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3)[5]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策略研究[J].孟亚玲,魏继宗.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6]近三十年来美国联邦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策略及启示[J].张宇.外国教育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