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6期目录
一节指向解决实际问题的英语听说课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听说课活动设计应重视语言学习真实性、渐进性、应用性,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深挖文本学习的价值,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有效问题促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迁移至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摘要听说课活动设计应重视语言学习真实性、渐进性、应用性,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深挖文本学习的价值,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有效问题促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迁移至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文章的核心是介绍通过语篇的学习活动改善自己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语用价值。

关键词说课主题意义问题解决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整合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满足特定现实要求的综合性表现。然而,我们的日常教学仍多数停留在关注语言知识层面,多数时候忽视人的发展,教师处理文本的方式是以问题的形式走过场,用测试替代了教学,课堂没有体现学生学的过程,造成了教与学的费时低效。英语教育应是通过英语课体现其学习的目的与价值,帮助学生学会探究主题意义,分析与解决问题用英语思考人做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一堂听说课说明如何实现语用价值,指向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例选自人教新目标Goforit!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1SectionB(1a-1e)。文本是发生在一对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Paul看起来很焦虑,MsManson对他表示关心展开的对话:学生Paul喜欢英语,但发音不标准、容易忘单词、与其他人会话时听不懂英语、英语作文写不来;Manson女士就这些问题分别给Paul提出了如下建议:听英语广播英文歌重复较难的单词、把单词写在笔记本上时时刻刻复习单词、加入每周二周四的英语俱乐部练习口语、找个笔友练习写作。全文共175词,共7个话轮,时长136秒,语速中等偏慢,有生词pronounce,increase,speed,partner等。

学生已经在本单元的SectionA部分已经接触、体验了本单元基本的相关目标语,对“HowIlearntolearn.../studyforatest...By...”这一结构和单元话题有了大致了解和认识,口语方面也有相应的训练,这都为本次上课做好了铺垫学生计划参与拍摄录像课的九年级(1)班学生学生刚刚结束八年级期末考试,小部分学生在初中两年的学习后有了较系统的英语学习且基础良好,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学生适应全英文教学并有着良好的学习意识与习惯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培养语言上,听力文本的很多词汇与句型(表示提建议)都不会有太大难度,是七、八年级学过的相关短语和搭配,本节课中可以滚动复现。

1、确定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预测、猜词、做笔记等听力技能克服内容障碍、记录、理解PaulMsManson谈论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并基于行文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脉络和关于提出问题和提建议的语言结构。通过跟读、表演对话内化语言。

2思考不同问题可对应的不同解决方法并运用所学有关学习问题和对策的词汇、句型回归生活进行话题讨论(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与其他同学交流,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勇敢地面对学习困难勇于克服并意识到Onemansmeatisanothermanspoison,能批判性地看问题,用正确的观点判断事情

如何渗透听力策略、挖掘听力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听力材料整理出谈论该话题的句型结构单词并掌握如何就提出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即用英语做事情)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批判性地看待提出的“建议”

2教学过程

2.1Gettoknowthetopic

课件展示了昨日结束的期末考试的试卷图片和考场图片,学生被卷入到真实情境中,谈论自己对英语考试和学习的看法。学生提到记单词有困难、发音不标准、阅读看不懂文章,主要是生词多......教师此时板书学生的问题,随后指着课件中的思维导图的关键词问:Whatkindofproblemsisthis?学生初步将自己或是同伴提出的问题分类,教师以提建议的形式向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将自己从对话中“隐去”,请班级中英语学习优秀者为其他同学所存在的学习难点提出建议,教师从旁点评。

教师引出课文主人公PaulMsManson图片(如图1),提出如下问题:

Whatcanyouseeinthepicture?Whatdoyouwanttoknowaboutthem?Whataretheytalkingabout?Whatproblemsmayhehave?激发他们对听力材料形成期待

图1

2.2Listenforthegeneralinformation

核对之前的预测内容。生获取到答案:Theboyistalkingabouthisproblems.Theteacheristalkingaboutthesolutions.(教师追问)T:Howdoyouknowtheboyistalkingabouttheproblemswhilethewomanistalkingaboutthesolutions?

(设计意图:验证预测,对材料粗略听并获取大意,教师在课堂活动安排中不仅要关注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第一步是这个环节,第二步摆在它后面。也许一个不经意的小小环节就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听后的追问,可以让学生以后听对话时养成找依据的习惯。

3.Listenforthedetails

1Predict

学生听前可以做一个预估,学生根据书本1c活动表格所列问题(challenges)预估Paul在英语学习上的问题,在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群体中教师应注意巡视、收集他们在预估中所填的词汇,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以达到复习、扩充词汇的目的;而在学习水平有限的学生群体中教师可在分发的学案中提供一些词语供学生参考、选择。例如:

A.pronunciation/spelling/grammar/sentence/word

B.forget/misspell/misunderstand

C.hear/understand/concentrate/follow

D.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2Listenforthechallenges:

根据课本编排顺序,教师将听力任务分成两部分,先听challenges部分听solutions的部分。此部分学生第二遍听,学生关注Paul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判断自己之前的预测,修正答案。

3Listenforthesolutions:

第三遍听,学生在这次关注solutions,要求同上。听后头脑风暴:Whatotherwaysandsolutionscanyouthinkof?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逻辑性思维。

4.Imitation&Summary

文本中短语、句式比较丰富,教师让学生跟读后根据文本归纳本课中表示提出问题和给出建议的常用句式,从而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见图2

图2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不停地给学生创造机会有意义的“重复”,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

5.Intake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以表演对话的形式复述原文或者表演出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力自由搭配搭档与选择任务难度。

6.Solvetheproblem.

合作交流是扩大参与水平、保障全体发展的有效手段,这是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力求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完成跟读与总结之后,教师引发学生完成大活动输出:

Groupwork:Offeringyourhelpandadvice.Studentsdoitlikethis:

Shareyourproblems.2)Putyourpapersheetintothecorrespondingbox.3)Decidewhichyouaregoodatandjointhatgroup.4)Workingroupsof3to4,chooseaproblemtosolve.5)Chooseamembertostateyoursolutions.

学生预先写出自己在英语学科上遇到的困难,再请学生们推荐出班级中英语学习较为成功的若干名学生,根据推荐出的学生个数,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保证每组至少有一名推荐的英语学习优秀学生。小组成员使用黑板上归纳的内容或与话题相关的语言陈述自己面临的学习困难,英语学习优秀学生提出建议或描述自己的做法,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全组成员共同参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成员,需要学生同时记录他人给自己提出的建议。之后学生汇报自己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同学们所提的建议,并谈谈自己今后英语学习得打算。学生三或四人小组按照上面叙述的步骤真实交流、形成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就实现了初步解决问题,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活动过程中就有真正的groupwork存在,孩子们有真实有表达困惑、给出意见和想法。教师同时提供了评价指标,详见下列表格

Afterlisteningtomypartner,Iknow

★stateclearproblems

★givesuggestionsandreasons

★clearandcreativeideas

★truefeelingsandemotion…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