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6期目录
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学在线教学的研究设计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1、理论基础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实现教与学的再次整合是在线教学的终极目标。基于陈丽对教学交互的定义,可以将在线教学交互视作在线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

1、理论基础

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实现教与学的再次整合是在线教学的终极目标。基于陈丽对教学交互的定义,可以将在线教学交互视作在线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与网络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在线教学交互是能否实现教与学再次整合的关键,因此也是本研究模式分析的切入点和关注重点。参考Moore(1989)等人的交互分类理论,本研究将教学交互按照交互对象分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学生和资源的交互三类,作为框架构建和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此外,Anderson(2003)提出的等效交互理论为本研究模式的深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收集的中小学在线教学课程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案例信息表、教案、说课音频,具体的案例分类编码的方法是类分析法,对选取的100个在线教学案例进行了基于框架的质性分析。

3、研究对象

本研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停课不停学”中小学优秀网课案例征集活动,共征集案例996个,最终选取其中100个高质量且最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高质量”是指该案例符合“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优秀网课的八条标准《如表1所示),能够代表疫情期间中小学的高水平教学实践。“前沿性”“创新性”则集中体现了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中小学在线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教与

学的流程、媒体资源应用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涌现的创新特征。这样的案例能够为后续的挖掘与分析提供更加丰富、扎实的素材。案例包含单堂课、单元课程、主题课程等多种形式。每一个案例的数据包括结构化的案例信息表、说课音频和课程教案。

关于案例的地域分布,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区域划分的标准,并将东北部地区归入东部地区,西部和中部地区内含省份不变。案例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百分

比接近如图1所示。在学段上,小学和初中的案例较多如图1所示。在学科上,文科(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和政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案例占比较高,其他学科(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案例较少如图1所示

4、研究路线

围绕前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重点关注案例中的在线教学模式以及模式在不同方面涌现的创新特征。首先,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小学在线教学2X4分析框架,包含教学模式和创新特征两个一级维度。随后选取100个最具创新代表性的高质量案例,在框架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的案例数据丰富和完善在线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注重挖掘不同模式的实践案例在教学组织形式、媒体资源应用等四个方面出现的创新特征。在模式归纳和创新特征提取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变革方向。

5、案例分析框架

本研究关注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学在线教学的典型模式以及突出的创新点,因此案例分析框架的构建也紧紧围绕两个关注点。由于已有研究几乎很少针对中小学的在线教学分析框架,因此本研究紧扣研究目的自主构建了中小学在线教学的案例分析框架,构建过程如下首先在996个案例中随机抽取20个案例进行粗粒度的开放式分析,重点抽取出案例的模式及相较现有中小学在线教学的创新点,进一步通过轴心式分析对抽取的质性数据进行归纳整合。对模式的归纳主要从教学交互视角出发,以学生交互的对象为主要标准将在线教学模式整合为四类:以师生交互为主的在线讲授式教学,以师生交互为主的在线翻转学习,以学生和资源交互为主的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以及以生生交互为主的在线协作学习。从案例中抽取出的创新特征较为繁杂,如支持个性化教学、利用虚拟实验工具开展教学、关注数据支持的过程性评价等,因此将抽取的特征逐步合并收拢,最终确定了四类重点关注的创新特征:教学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流程、媒体资源应用以及学习评价。本研究整合2个一级维度和8个二级维度,从模式及创新点两个维度构建了2X4的中小学在线教学分析框架如表2所示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