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现代化系列政策实施的监督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评价与问责制度。在加强教育事务的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我国需要完善教育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和行政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监察、审计,重点对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策执行成本进行监督、评估,探索...

评价与问责制度。在加强教育事务的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我国需要完善教育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度和行政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监察、审计,重点对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策执行成本进行监督、评估,探索和推进“互联网监管”的政策评估管理模式,加大评估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公开力度,提高监管透明度;完善对高校政策实施效果的多元评价制度,改革办学质量评估方式,推进政府购买和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组织对学校办学水平、校长办学业绩、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毕业生就业发展情况等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评估,推进各类教育政策的有效落地;完善教育问责制度,将政策实施的评估结果作为行政机构工作业绩和高校校长办学业绩的重要参考,依法追究教育行政履职中的违法行为;建立高等教育的社会问责机制与反腐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主动问责、勇于问责,提高社会公众参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积极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效率与公平之间是既有相互排斥又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效率的公平是低质侬的公平,而对于具有纯公共品属性、公益性的义务教育来说,没有公平的效率则是毫无意义的效率,将使义务教育丧失其存在的根本意义。对千义务教育的发展,要注重促进效率与公平之间的融合,同时也要注意现实中效率与公平的“分置”问题。融合与“分置”是相对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两种不同性质的学校体制而言的。义务教育本身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的规定,使其具有了纯公共产品的属性。义务教育的这种属性特点,让其在不同性质所有权的学校制度之中,具有了一些微妙的差别。对千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而言,公平性是核心原则,维护所有公民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根本任务,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中是表现为纯公共产品属性的;而对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注重效率、注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则是其核心原则,这不仅体现在要收较为高额的学费上,也体现在对生源的竞争性筛选上,义务教育在民办学校中更多表现为准公共产品属性。当然,要注意的是,公办学校以公平为核心原则,不是说就对效率不重视,在具体学校的运作中,在教学的安排中,也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教学手段来让其具有的教育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化的功效,因此对于公办学校来讲,更强调公平原则下公平与效率的融合。民办学校则更强调效率优先,强调选优、培优、教育资源效用的最大化。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民办与公办的区隔、效率与公平的“分置”。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