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建构生物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二胎妈妈的职业成长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建构生物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二胎妈妈的职业成长张玲(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云南省曲靖市,655000)摘要:二胎妈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建构生物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建构生物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二胎妈妈的职业成长

张玲

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云南省曲靖市655000

摘要二胎妈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建构生物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谈四点粗浅认识。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精心设计新课导入3优化教学过程4设计多元化的生物作业。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响应祖国号召,我在36岁时成为了一名二胎妈妈。虽然已经不是新手妈妈,但是二宝的到来还是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此,笔者思考的是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成绩保持优良?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首要任务。怎样才能建构高效的生物课堂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学业压力大,许多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较少,与父母的关系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笔者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如: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便及时的走到他身边,提醒他,并让他站一会,等到没有睡意了再坐下;当学生不能及时交作业时,允许他第二天补上,前提是要自己做,不抄答案;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帮他们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对待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是感同身受,而不是冰冷的批评和指责。产假一结束,笔者就接任2022届高一年级理4、理11、文4共三个班的课,笔者情真意笃地对待学生,同学们很快就喜欢我,也喜欢我上的课。

2精心设计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误砍柴工”。恰当的新课导入,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会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例如: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导入的:你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等都与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基因最早的名字是“遗传因子”。基因为什么曾叫遗传因子呢?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让我们从一百多年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开始去寻找科学的奥秘吧。

又如:在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导入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爆发,紧接着东非地区蝗灾肆虐,在南亚国家中,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地都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蝗虫,政府鼓励全民行动,进行“手动灭虫”。蝗虫并不是身强力壮的物种,它引发的蝗灾为何难于控制,让人类一筹莫展?这就要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中寻找答案。

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就是好的导入。

3优化教学过程

1开始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形式的导学案。如:必修1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对于8种细胞器的学习可以按照每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功能等方面设计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寻找答案预习新课,力争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基本的内容要求能掌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如:必修1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然后完成生物膜模型的制作,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笔者对每组制作的模型进行点评。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动手制作模型,初步了解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2上课要精讲,避免满堂灌。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思想动起来,口、手动起来,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如:必修2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学,在学习“染色体组”的概念时,笔者用了一副没有大小王的扑克牌,组织学生讨论这副扑克牌里有几个染色体组?通过争论,学生不仅清楚了如果用扑克牌来模拟学习,一副扑克牌里有四个染色体组,一个花色从1到K是一个染色体组,它们形状大小不同,是非同源染色体;还清楚了红桃1与黑桃1可以看成是同源染色体。

又如:在必修3第2章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中,学习血糖平衡的调节时,笔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血糖调节模型,制作了糖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糖卡游戏,并让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展示和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血糖的调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

4设计多元化的生物作业

笔者认为,作业不应该是一味的刷题,作业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如:必修1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笔者没有布置书面作业,而是要同学们在课后利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学生的潜能真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交上来的手工作业非常规范、精细、美观,当然也有一些小组的模型制作是错误的,笔者就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并且订正。通过模型制作,同学们清楚了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比起刷题,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又如:必修1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教学中,笔者设计的课堂作业是贴图游戏,提供平时常见的食物图片由各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贴图,分析哪些是防癌食品?哪些是致癌食品?若有不能确定的教师进行分析,归类,从而引导学生远离致癌食品,选择防癌食品。

生物作业还可以是画概念图,让学生自己梳理整章的知识点,弄清楚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对于学生来说刚开始是痛苦的,不知道怎么画概念图,不知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是只要坚持画概念图,就能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这种多元化的作业看似浪费时间,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真是应验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我,一个二胎妈妈、职场女性来说,所有的成绩都代表着过去。在面对一群00后的学生时,只满足于把课讲好,把知识点讲清楚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在面对后浪老师的竞争中,只按原有的经验进行教学是要被淘汰的。笔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才能建构高效课堂,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