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的“四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的“四有”濮文豪(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云南省昆明市,650500)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中如何安排才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进一...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的“四有”濮文豪(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云南省昆明市,650500)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中如何安排才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的“有效”、“有用”、“有导”、“有备”四个方面浅谈作文指导课的几个要素,以此来探讨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关键字: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课课堂的效率是针对当堂的教学效果而言的。作文指导课的效率如何,需要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才能印证。“作文指导课”如何开展,“作文指导课”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呢?1、作文指导课的“有效”1.1切入点要“小”切入点的“小”是针对教学目标而言的,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且可测量。作文教学的范围广泛,一节课能够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立足学情,把教学目标缩小。如,教学“作文标题的拟定”,初中阶段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拟定题目方法就不一样,要选定一个版块,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教学任务的解决。再如,教学“立好文章的结构”,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文体,是记叙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还是议论文的结构,每一种文体的结构教学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如果从结构类型的角度:渐进式,并提式,小标题式,时间线,空间线,总分总的结构都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进行训练。具体明确的写作目标,关注课堂上可测量的效果,才可确定这一节课的效果是否达到。1.2突破点要小突破点的“小”针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而言。作文指导课的过程方法因老师的个性会有不同,但是教学的原则应该是一样的。如教学作文标题的拟定,首先,老师的心中应该有拟题的原则:简洁、具体。在这两个原则之下,又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修辞可让文章题目更生动,再具体深入:引用、比喻、对偶、拟人、反问等。在一节作文指导课中,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一种修辞拟题法进行作文题目的拟定,那么课堂上的教学突破点就是有效的。1.3能力点要小能力点是针对学生的能力养成而言的,但这都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过程方法启发的基础上。学生能力的养成,是学生掌握了有限的作文指导课上老师教授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这其中,学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之前,首先要掌握学生的目前已经掌握的词汇量、可调动的语文知识、语言发展水平,基于学情进行方法点拨。例如,教学“写作提纲的拟定”,对于初学者肯定有考虑不周等问题,基于学情,不可操之过急,这样学生的“拟定提纲能力点”在老师恰当的点拨后,会得到训练。而在一些学生熟悉的能力点训练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也不同于初学的能力点。如,进行“人物描写”训练,小学时学生已经在人物描写写作版块有所涉及,但要进行抓住特点,简而有力的人物描写,对初中的同学来说还是具有考验的。教师对学情的把握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能力点训练的高低。2、作文指导课的“有用”2.1用于考场作文的实际操作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学生在初中阶段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也由此可见一斑,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程度会在作文中体现。“初中学生在写作中的问题有: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写作中多用简单的陈述句;不能灵活运用学习到的语法知识,写作手法局限于比喻和排比;很少用到新鲜的写作素材,教师在评卷的时候发现学生的文采不足,容易给出低分。”[1]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写作方法要让学生用于考场上,有法可依。甚至不会写作的同学通过指导课的训练,能够写出符合初中学生年龄段认知的文字。比如,我们在写作素材的积累课上,可以训练学生“从生活中找米”的技能,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世界。教师可以把写作话题分为家庭、学校、社会、精神、自然等方面,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结合个体生命体验,抒发真情实感。2.2用于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写作能力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第二,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第三,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2]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用文字交流”,也就是进行口语交际,真实地与身边的人开展对话与交流。例如,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复述故事、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活动,其实就是将笔头上的书面语逻辑转为“口头表达”的过程,也就是转化到“交际语境”。“在交际语境写作中,“语境”是情境语境,是写作任务的背景语境,一般包括作者、读者、话题、目的、文体等要素。”[3]在交际语境中,作者需要把自己的话题、目的、文体一并与读者进行交流。这就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层次提出了要求。在交际语境的写作背景下,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所得,将目光放到社会生活中,通过对新闻实事、热点事件、媒体评论的品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大课堂上的互动,加深学生的内心感受,打破课堂的局限,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体验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2.3用于终生写作习惯的培养“写作是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内在需要。”[4]培养学生独立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归根结底,是对学生未来生活习惯的塑造。简单的写作也是未来一种人际交往的基本手段。基本的写作技能,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技能。此外,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是自己独处思考、自我交流的手段。但如果学生的写作动机不明,时常抱怨,敷衍了事,甚至胡编乱造,失去对写作的兴趣,甚至厌恶写作,这无疑对未来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所以,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抒发感情,反映生活,获得良好的写作体验,让学生热爱写作,乐于写作,为终生发展打下靓丽的底色。3、作文指导课的“有导”3.1写作目的指导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手段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字的交际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地呈现出书面语的趋势。生活中,对他人话语的理解时常发生偏差,双方发生分歧,那么我们作文指导课的目的就是打破这种局限。让学生在准确使用书面语的过程中,更好地使用口语。这是出于学生交际目的而进行的写作指导,以最终为了生活重有意义的表达和交流为目的进行的写作。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生活是生动的教科书,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感受交流通畅的必要,在具体实践中得到锻炼,收获更丰富的语文交际感受。懂得写作是为更便捷的生活服务,为当下与未来的交际服务。在考试作文的指导中,如何让学生选取适合的写作话题、确定合适的表达方式、独立地确定写作的文体,在审题、立意、结构、语言各个方面上,呈现出一篇符合作文评分标准,文从字顺、结构完整的文章也是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中要考虑的问题。而关于考场的写作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作者意识,就是学生知道自己的文章是自己的“作品”,是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工而成的知识果实。“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时心中有特定的阅读对象和明确的表达目的”[5]也就是,学生既要明白自己是作者,也要知道自己的作文是有阅读对象和具体受众的。此外,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这节作文指导课的目的,是基于“生活意识”还是“作者意识”,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从而,让学生摒弃对作文的害怕与抗拒,进行积极的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内部写作动机,达成教师写作指导课的教学目标。3.2写作方法指导在具体写作行为的落实中,学生不知从何写起,没有方法指导。但在作文指导课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交给学生具体而有效的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自己也不清楚写作的方法,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实际中没有交给学生可操作的方法,那学生如何下笔呢?所以教师要总结方法,唤醒学生的写作动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一定是要掌握一些可操作的方法作为基石,基于方法,学生有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可以根据方法进行自主创新。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审题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审题的方法:审清题目导语给出的范围,审准导语的关键词,审出题目的隐性写作要求。接着结合具体的作文题目,围绕作文题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再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标题拟定”时,教师要先示范方法:“以小见大”,结合这个方法示范在拟题的过程中要将作文题目锁定在具体的人物、事件、景物、情感上。又如,在教学“外貌描写”上,老师首先也要给出方法:“不用量词,不用‘的’字,长短句交错”,结合这几个原则,让学生进行具体的人物描写。在方法引导的同时,更要给足充分的训练时间,不能只给出条条框框,而不进行具体的写作。通过训练,让教授的方法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不同程度的发展,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相适应,让写作指导课呈现良性循环。3.3写作思维指导在写作指导课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写作思维的养成,即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理性思维,主要是对于文章背后所隐藏内涵的理性认识。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事物反映了怎样的道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发等。”[6]写作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学生在日常的写作中经常会暴露出写作思维缺陷的问题,如:结构混乱、逻辑不通、句意不明等问题。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速记”的习惯,可以写日记、积累摘抄,在平时阅读遇到的好词佳句,或者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句段一定记录下来。这些作为写作积累,可在写作指导课上进行分享,或者在进行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积累。在积累中给予学生自信,让学生学会仿写自己的积累,并得到启示修改自己的文章,逐渐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这样,学习生活中的体验与写作运用就进行了衔接,同时,学生的写作思维也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得到了运用,甚至对于一部分养成习惯的同学来说,这是受益终身的习惯。4、作文指导课的“有备”4.1教师功底的储备作文指导课要求语文老师具有深厚的写作功底。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必须热爱阅读,广泛阅读是语文教师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也是打造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教师在阅读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写作实践,得到写作体验,并将这些体验分享给学生。此外,语文老师还要长期坚持写“下水作文”,不能只做学生作文评鉴的教师,还要做敢于实践的教师,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得到了示范。语文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应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生活点滴,筛选素材。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博客、开公众平台、发表文章等等渠道,夯实自己的功底储备。4.2教学资源的准备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老师要熟悉教材,基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比如,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四季的雨》等写景散文,或者学习了《背影》《秋天的怀念》等写人记事的散文,可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并在仿写的基础上,总结写作方法,最后进行独立写作。语文课本上的优秀古诗文也是丰富的语文资源,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文的同时,也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与生活态度,这也是写作资源的积累。教师可通过资料链接、文章分享、书目推荐等形式让学生去了解作品背后的人物,阅读后的体验,作为写作资源进行积累。比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作品以后,推荐学生阅读《苏东坡传》,让学生对苏东坡的一生有所概览,并将其精神内核积累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4.3教学时机的预备作文指导课堂,老师的教学点评语言尤为重要。积极的教学点评可以调节和疏导学生的心理,优化学生的写作心理,达到让学生畅所欲言,言而有思,思而有得的目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写作心理得到调适和舒缓。积极的写作心理,可以体验到写作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学生不仅在教学中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在写作之后也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的教学点评就是学生良好写作动机的维系。作文指导课上,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较为讲究,前文提到教师如果只在课堂中教给学生作文中的一些表达技巧和模式,这样是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写作提高的。比如,在教学“写作素材的选择”,只有方法和模式,学生无法从具体的模式中找“米”,教师需要设置“生生交流”的教学设计,而且这个环节宜放在学生写作之前,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在交流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学生才能抒真情,写真事,做到写作真正服务于生活。参考文献:[1]欧湘荣.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课程教育研究[J].2014(04):8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3]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90[4]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4[5]郑桂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0(01):28[6]钟志杰.刍议层递式教学法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相关运用.语文教学通讯[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