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8期目录
优化课内外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优化课内外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益李有平(楚雄市环城小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675000)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门指导小学生认识科学常识,了解自然现象的科学普及课。面对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的心理特点,...
优化课内外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益

李有平

(楚雄市环城小学,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675000)

摘要: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门指导小学生认识科学常识,了解自然现象的科学普及课。面对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的心理特点,他们科学知识薄弱,我们只有从身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出发,通过合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优化资源提高效益

1深究教材文本,提升教学效益

小学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为宗旨的核心课程。科学素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的目的,本文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小学科学教育服务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教材与人类科学认知的程序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涵盖了多浅显易懂的科学知识,包括天文、生物、地理以及人体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处处都展现出一种启发性。一些自然现象或者自然物体都非常直观、具体,小学生一看便能明白,而且还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教材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彩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看图、识图、作图、实验、动手或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科学素养。

2贴近生活,体验实践,优化教学效益

2.1创设学生自然观,亲近实践环境

科学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这正是科学意义所在。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自然观的过程同样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就是给学生自然观形成提供沃土。这里的环境可以理解为两个层次,一是亲近自然的实践环境,二是科学探究的环境。

科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研究的是自然界最一般、最基本的规律。所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历自然生活是科学研究本身的要求,科学课程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接近大自然,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发现和探索,是学生形成自然观的便捷途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结合科学课程为学生多创设这样的亲近自然的实践环境。

2.2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情境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变的,要培养学生能够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得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不断主动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自然观发展。教学中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科学讨论、科技制作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亲历科学,自主寻找科学证据、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获得科学结论,潜移默化地形成自然观。

3、依托实践活动,发挥课堂实效性

调动求知欲和积极性,单靠课堂是不可能完成的,其实对于学生们来说,大自然和生活才是真正的大课堂。科学自然观的形成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的作用,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参观、游览等形式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课内学习与课外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就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针对性地接触相关阅读资源,如网络、图书提供的科普知识、科学历史、科学家传记和利用一些班队活动的机会,带领学生开展“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例如,师生们共同走进大自然,采集标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生态公园及科研劳动基地、建筑工地等,在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起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过硬的实践能力。

4、运用实验仪器和自制学具,增强教学效益

仪器和学具科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手段,对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功能。科学现象的再现、展示和体验是科学课程重要的学习手段,对于理解、分析、记忆、探究都十分重要。生动活泼的课堂,高效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仪器学具通过实验来辅助。例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在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时候,就可以使用相关的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室、仪器室、标本室等让学生多体验,多实践从而增强教学效益。对于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必须耐心,必须舍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引导不要一开始就低估学生们的能力,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启发,学生的表现一定会值得我们去喝彩。

5结合学科特点,邀请专家拓展学生探索科学的广

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形成一种科学习惯或者信念。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这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与出发点。这时就需要我们积极地主动联系相关单位的专家,让他们走进我们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针对每年一届云南省科技创新大赛的开展,学校曾邀请知名专家到我校开展科技教育讲座。让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科学的认识。进而拓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广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总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益,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需要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到广泛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去,观察、体验、探究。让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生活,让科学变得更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

[2]赵文超,郝京华,陈卫春.国外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策略[J].上海教育,2005,08

[3]段佳.浅议小学科学课教师素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1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