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方式: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1、价值旨归:内涵发展与社会服务互嵌共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既对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对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重要阐释,进一步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社会服...
1、价值旨归:内涵发展与社会服务互嵌共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既对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对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重要阐释,进一步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社会服务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内涵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式,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高校通过社会服务,扩大其社会影响力,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资源,经过内部机制的消化吸收,提升其整体实力,从而推动内涵式发展;通过强化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两者相互促进、互嵌共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内部条件与外部功能共生发展的价值基础。因而,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规划特别注重高校发展方式与服务功能的内外耦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提出“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以社会需求和学术贡献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贡献为路径,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等政策坚持高校的市场逻辑,主动优化高校内部人才供给侧结构,服务产业需求侧结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融合。“四新专业建设”“深化协同育人”等政策探寻提高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切性的有效路径,让高校的专业群嵌入区域的产业链,让产业链反哺专业群,通过双方的互嵌建立合作发展的共生长效机制。因此,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设计着力解决高校学科专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对区域产业转型贡献度低等现实问题,在政策规划上强化高校的发展方式和服务功能的互嵌共生,以加大高等教育现代化对社会现代化的支撑力度。2、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实施与行动路径虽然在政治、经济和价值逻辑的三维耦合下,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规划方略迈向了转型发展之路,但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路径仍然没有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基于高等教育的美好愿景制定了系列政策。在这些政策中,无论是建设“双一流”,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都处于推进实施的初级阶段,其完全有效落地还任重道远。同时,高等教育政策在贯彻与执行过程中经过“层层解析”或“逐级加码”导致的政策失真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施的现实困境。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政策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育政策的实践需要高等教育系统组织内部、组织之间高效的教育治理,它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因此,从高等教育现代化治理的角度寻求政策实践的路径,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