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21年11期目录
农村小学语文如何开展“随文识字”教学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王建森(楚雄州禄丰县中村乡小学,云南楚雄,651223)“随文识字”教学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

王建森

(楚雄州禄丰县中村乡小学,云南楚雄,651223)

“随文识字”教学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随文识字”打破了传统的“先识字,再读书”的教学理念,主张把生字的学习贯穿到课文的学习中,在课文营造的语境中理解、记忆和运用生字。“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那么,农村小学语文如何开展“随文识字”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大部分低年级学生对生字学习并不感兴趣。在“随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生字集中出现,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营造识字情境,让学生在识字情境的感染下主动去识字。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生字有关的成语故事、民间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境的吸引下去研究生字的含义,掌握生字的读音。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生字的结构“组合”出写法。我在教学中,比较倾向于采用“猜字谜”的教学方式,低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结构简单的汉字,比如“口”“白”“日”“石”等,而小学语文中的很多汉字都是有这些字组合而成的,以“碧”字为例,我为学生设置这样的谜语“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谜语吸引,从而绞尽脑汁思考谜底。这样,营造良好的识字气氛,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按照先后顺序,边读书边识字

很多要求课文中要求认识的汉字,在课题中就出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揭示课题时,就让学生识字。如教学《青蛙写诗》这一课,揭示课题后,教师就特别强调诗字怎么读,偏旁是言字旁等,这样,为后面的识字做好铺垫。“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以集中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如: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么、办、法、高、想”等生字,靳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学文、读文,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的记住,不易混淆。“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老师做看的动作,用字理讲解生字“看”,形象的帮助学生识记“看”字。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此时老师出示“办”,对“办”字做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力字旁的两点千万不要丢了。教师一边讲一边问,学生边学课文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这样,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识字,不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认识了文中的生字。

3、丰富语言环境,读中进行识字

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低年级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也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所以,我认为学生进入学习课文阶段,教师先不要范读课文,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这种初步感知阶段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自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然后同桌互读;教师把本课生词从课文中摘离出来让学生认读;最后单字从词语里摘离认读、检查读、全班读。从以上程序不难看出,我们在教学时力求体现随文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文识字。

4、巧妙运用字理,达到以识促读

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如教学《静夜思》一课,在教学“思”字前,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带有心字底的字,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心字底的字,和思想、思考有关,因为古人在造字的时候,认为使用心想的。“心”字表示我们的心,同学们,只要上课用耳认真听,用心思考,这样才会取得好成绩。经过这样的字理分析,帮助了学生深刻的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以识促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按照生字在文中的出现的先后顺序,边读书边识字,通过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随文识字,巧妙运用字理,达到以识促读,注意识写结合,提高识字效率。让学生通过汉字的学习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爱上阅读、爱上写作,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