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9年12期目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绪记忆机制研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绪;记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绪记忆机制研究

马春玲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86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强调“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记住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让它们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要记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先了解记忆编码的特点、记忆提取的特点,情绪如何影响记忆,然后形成情节记忆法、精细加工记忆法、深度加工记忆法和空白召唤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绪;记忆

中图分类号:G411

Study on the Emotional Memory Mechanism for Core Socialist Values 

Ma Chunling

1.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llege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2.School of Education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In the speak To Actively 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ince Childhood, President Xi Jinping emphasized, “People must remember these core values deeply, and learn from as well as accept the help from good examples since they are very young”. He also said, “Remembering these values is to bear the content deeply in mind and be able to recite it expertly”. In order to remember the 24 character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cluding prosperity, democracy, civility, harmony, freedom, equality, justice, the rule of law, patri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and friendship, we need to learn the features of memory coding and retrieval first, then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episodic memory, refined processing, deep processing memory, and blank calling.

Keywords: Core socialist values; emotion; memory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表述的形成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从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有着力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的看法,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助于凝聚中华儿女的所有气力共襄发展大业,有益于炎黄子孙在世界各地吐气扬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求全体人民能有效地记住这24个字,24个字虽不多,要想牢固地记忆和准确提取需要掌握记忆的基本知识并加以运用。尤其是对价值观教育的主体——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要注重“记住要求”[1](p1)“记住要求”的本意是基本内容的掌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内容了然于心,这是日后当社会阅历增长对其理解和践行的基础。

1、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点

表面上看这24个字很简单,但是准确记忆并不容易,“富强,民主,文明,玉泉,和谐,清雅,方瓶”这则小笑话表明了记忆中我们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只有直面问题才能想出合理的应对策略。一个典型的问题是我们的标语和口号,甚至是广告很多都是以几个2句词语的形式呈现的。比如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就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因此,有研究指出,即便是当今大学生,能够准确记住这核心价值观的也不多,[2](p9)所以有必要对个中机理进行详明分析,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记忆更扎实更稳固。

2、人类记忆机制特点

2.1记忆编码的特点

记忆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其中一种分类就是把陈述性记忆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指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经历的各种各样事件的记忆。如,我们一次有着特殊意义的旅游。这样的记忆有的非常深刻或者经历的时间短,我们可以很容易回忆出来。如果经历的时间长或者不是非常特殊的事件,回忆的时候偶尔就会卡住。这时就要努力搜寻线索,随着线索的增多,记忆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准确。语义记忆更多是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内容的记忆。它与情景记忆不同,需要记忆的材料更多是“二手材料”,是专家通过研究概括整理成文字的内容,这些内容表面上已经看不出存在的背景,它们与具体的时间地点的关联性减弱甚至完全丧失。这就是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类属的、范畴的记忆,就如某个数学公式的学习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凝练是选用最精到的词语对目前该弘扬的价值进行了最准确的表达,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因此它是一种语义记忆。

2.2记忆提取的特点

我们头脑中的记忆是日复一日印刻上去的,因而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立体的网络,因此在信息提取的时候,如果不能直接精准提取某个点也不要紧,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临近的点“顺藤摸瓜”。这使得我们提取的信息非常可能与问题在上下文中的恰当含义有关。提取线索就是这些临近的点,可以顺的藤。这些内容可以是来自外部的,就像“看到鲜花你能想到什么?”也可以是来自个体内部的,“我曾经在哪里见过这款手机”?记忆是否能够得到准确的提取取决于记忆的当时是否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有明晰的来自外部的线索,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个层面的分类。但是为了更有效地编码和提取,我们还需要创建更多的提取线索。

3、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狄尔泰甚至认为:“人类学习的基础不是概念化,而是对某种精神状态的完善理解和根据移情对它的重构。”[3](p223)这说明情绪或心境对记忆的影响。情绪和记忆关系的研究方面比较成系统的理论是鲍威尔的情绪一致性理论,情绪一致性记忆又称心境一致性记忆,是指个体在积极情绪下更容易记住积极的信息内容,并且在积极情绪下也更容易回忆出积极的信息内容;反之亦然。[4](p5)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识记策略

4.1情节记忆法

当语义记忆的内容无法识记的时候,把它融入恰当的情节变成情节记忆,则会带来好的记忆效果。价值观教育不能仅凭逻辑、理性、概念构筑,而忽视了人的情感与体验,否则就会变得呆板缺少生机,仅为知识教育,失去了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因此,价值观记忆环节也要克服对生活的疏离,融入到生活中去。

4.2精细加工记忆法

精细加工指的是我们需要为表面上单调抽象的概念人为设置结构,使之能够形成视觉表象或形成句子或形成故事等。如把它编成童谣的形式,其中比较好的是“国要富,民要强,民主也要上雅堂。”

4.3深度加工记忆法

记忆的加工水平理论认为,信息加工处理的深度不同,记忆的效果不同。当记忆加工得越深入,它越有可能在长时记忆库保存得越久。因此,在进行记忆活动的时候,就应该更多地涉及比较、分析、释义等更精密的处置,这样记忆的效果会更好。这里我们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几个层次的由浅入深的加工。第一个层次的加工,这24个字都是两个字的词汇共12个词,其中只有个人层面的前两组爱国敬业是动词,其余全是形容词。第二个层次的加工,这12个词4个一组分为三个层面:国家、社会和个人。第三个层次的加工,对每一个层面的每一个词进行精细解读。首先解读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美好环境。“富强”说的是经济基础层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经济基础是最基本的首要的;“民主”说的是人民当家作主,说的是每个公民的权利问题;“文明”说的是老百姓的精神风貌;“和谐”说的是我们一种生活状态。第二个层次是社会层面,我们期待我们的社会是有什么样子的。“自由”,自古就有不自由,毋宁死,若为自由,恋情和生命都可以摒弃。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自由是那么重要;“平等”说的是人人平等,消除特权,这不仅有着历史上“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参照,也有着当代的社会上一些特权需要整饬的原因;“公正”承接着“平等”,既然人人平等,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那么法律对于每个人而言应该是公正的;“法制”说的是最终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法制而非人治的社会。最后个人需要为这样的国家、社会做些什么呢。“爱国”是第一位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母亲;而后是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任务,即“敬业”;这两个是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的立身之本,第三个是“诚信”,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友善”说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必须与人为善。通过这样的逐层剖析,能够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记忆准确而持久。

4.4空白召唤法

“空白召唤”这个词最初来自于文学艺术领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来后会被大众进行自己主观的解读,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都不是绝对客观的存在,他在阅读和观赏作品的时候都会带入自己先前的经验等主观存在,因此衍生出自己对作品的解读,这并不是一个需要非议的事情,甚至作品本身就应该给观赏者留有这样的“空白”[5](p112)。根据这一理论的要求,在记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这24个字,我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情感来填充空白,才能对这24个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准确无误地记住。这种填充和建构要求依据每一个人个体的状况来构建,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背景不同,所处亚文化的不同等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因此对文本的解读也各不相同。比如,对于一个人,提起爱国,他可能想到爱国就是兢兢业业工作;而对另一个人,爱国可能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三个人理解的爱国可能是抵制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言论等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1.

[2]鲁静.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45.

[3]诺尔曼、丹森.情感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4]李芳.情绪一致性记忆的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5].梁悦凤.接受美学理论视阈下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8.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