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课程整合的设计研究
摘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体现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基于低年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都非常有限,需要在教学中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的德育活动相结合,设计并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综合实践;德育活动;课程整合
1、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课程整合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要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要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就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它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强调的是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交流,在主题探究活动中生成实践性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关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还需注重思想品德素质修养的塑造和提高,完善其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人格。我国小学低年级德育活动目标: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但在传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平时的德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往往都是教师的主观意识较多,客观真实的活动少,课堂上的学习一般也都是刻意安排的,这样的德育活动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亦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德育活动的意义。新课程提出,德育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在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利于学生接受。由此可见,新型的德育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共通之处,都是生活育人,实践育人。
综上所述,通过将实践活动课与德育活动充分整合,开发共性教育资源,形成良性有机体,能够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以及启迪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将以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讨论从课程设计到最终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德育课程的相互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1设计原则
科学设计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认真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高效地达到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关键是要对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效整理和结合,充分发挥德育系统的整合功能,达到协调一致的架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由此可见,要想科学、合理地开展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综研教研组教师必须要熟知自己学校的德育教学进度和课程。
2.2设计流程
如图1所示,学期开学前,德育处会根据本学期的德育教学计划,安排一年级学生本学期的德育活动课程。在得到德育活动课程之后,综研教研组与德育处共同召开任课老师会议,确定备课组长。备课组长主要承担规划课题方向、与德育处老师相互沟通、协调教研组教师任务分配等。随后综研教研组会单独召开研讨会议,同时邀请一位德育处老师参加充当顾问,根据德育教学活动课时表,在对德育活动的教学内容、目标等有充分认识后,研讨本学期的综研活动内容,提出综研活动主题,初步制定主题的目标、内容以及课时安排。最后教研组对确定的主题召开任务教学分配工作会议,细化活动安排,撰写教案。
2.3设计方案
如图2所示,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德育活动课主要有:1.庆祝节假日;2.秋季综合实践活动;3.好习惯益终身;4.寻找每周最美方洲娃;5.建队日庆祝活动。我校综研教研组教师在明确德育活动课程,并且对德育活动的教学内容、目标等有充分认识后,研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确定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分别为“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特色美食”以及“整理小妙招”。首先中国的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因此,我们设计了主题为“我们的节假日”这个长线活动。其次,每学期的秋季综合实践活动—“苏式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要课程,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课程,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尽管有限,但在味觉、视觉等方面的感知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一个以“我们的特色美食”为主题的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知能力。最后,结合德育教学内容“好习惯益终身”的课程,对一年的学生需要注重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将第三个主题活动设计为“整理小妙招”,以此培养学生日常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修养,进一步体现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综合性。
2.4备课计划
(1)主题一——“我们的节假日”
在参考德育课程以及针对新学生初到学校且对综研实践课的陌生,因此第一个主题活动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综研实践课的认识,有必要对本次主题多放几个课时安排。考虑到9、10月份的节假日比较多(包括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因此选择节假日作为主题,更能符合刚踏入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相结合。由此,我们将本主题分为8个课时,第1课时为公开课:通过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第2-3课时为分享课:主要让学生以个人形式,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第4-7课时为实践课:通过对特定节假日进行合作式交流,主要分为“中秋美食篇”“国庆旅游篇”“周末有安排”及“重阳故事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资料统计能力及合作能力。第8课时为总结反思课:培养学生了解对我国节假日的文化意义。最终活动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课程评价。
(2)主题二——“我们的特色美食”
秋季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为11月初,在活动之前我们召开全体综研任课教师会议,向大家明确活动的要求,各年级的活动主题有所不同,一年级的活动主题为“美食篇”。本主题的目标是从多角度、多维度来体验“苏式生活”,在有效整合中提升方洲学子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规划能力。我们将本主题分为3个课时,第1课时为公开课:由于本次主题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因此,要求家长代表参加公开课,了解活动过程极为重要。通过搜集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苏式生活”的文化意义。第2课时为实践课:依据德育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目标景点,了解苏式文化,体验“苏式生活”。第3课时为成果展示课:通过对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展示对苏式美食的了解,最终以体验日记的形式完成课程评价。
(3)主题三——“整理小妙招”
通过前面的综研活动课的锻炼,适当增加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解,因此第三个主题我们选择了“整理小妙招”,这也与德育处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遥相呼应。本主题分为5个课时。整理书包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处,因此第1个课时为开题课:通过从学生最熟悉的书包开始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询问父母等途径,了解自己书包的来历,了解书包的样式、结构、功能。第2课时,实践课“整理书包有妙招”:在课上,通过交流、展示,学会有序整理书包的技巧。第3课时,“整理房间有妙招”:延伸到整理房间,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整理心得,让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做事有责任心、有条理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响应劳动教育的号召。第4课时,展示分享课:同学们可以拍下自己房间整理后的照片,在班级展示,说说应该如何整理,如何做到有序。第5课时为反思课程:让学生以个人形式,总结自己对整理小达人的活动感受,最终以体验日记的形式完成课程评价。
最后,回顾这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思整理近期的收获,引领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调查询问、分类整理、实践体验等方式,学会关注生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制定评分表,学生为自己打分,在班级内交流,进行自评、互评。
2.5实施策略
秋季综合实践活动由于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因此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任务最重,也是不确定因素最大的一个主题课程。如图3所示,首先我们将民主挑选出优质的旅行社,为学校的秋季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因此,学校在对初步申报的旅行社进行严格审核,并推出候选旅行社3家以上。随后学校组织正副校长、教导处、德育处、教师代表、家长代表以及学生代表参加听证会,听取各家旅行社围绕自身公司资质、安全保障、活动安排、景点特色等方面作详细表述,最后由代表进行现场投票,采用公开计票形式,选出优质服务单位。
随后,为确保秋季综合实践活动安全、顺利的进行,德育处将召集全校教职工开展行前说明会,出行教职员工必须学会学生外出应急预案。各班利用晨会、班会时间进行了安全教育培训和外出参观礼仪的学习,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并布置活动任务。
各班级按序乘坐大巴车前往目标活动地点,进行参观,让同学们置身于大自然植物的知识海洋中,开阔眼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活动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目标景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苏式生活”的文化意义,了解苏式美食的品种、特色等,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最后,以班为单位,按序乘坐大巴车返回学校,布置展示任务,最终以团队形式,展示对苏式美食的了解。每人撰写体验日记一份。
3、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效与反思
虽然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三个实践活动课,学生们也表现出了相当好的积极性,获得了师生与家长们的好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活动条件有限,要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就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地收集资料,但由于学校与社区等外部环境是相对封闭的,且学生缺乏社会体验,很多活动都不能放开去实施,如何开拓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探索。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信息面不够广泛,对新环境的不熟悉等因素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积极探讨,共享资源。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充分结合学校德育处开展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上,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根本之策。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立足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让学生的行为以良好道德为指南,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宽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克坚.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与设计[J].上海教育,2014( 4).
[2]卓传莉.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品德教育[J].江苏教育,2018(79).
[3]马瑞.关于德育渗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探析[J/OL].学周刊,2018(20).
[4]庄莉.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J].教育观察,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