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9年08期目录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有效培养;修改习作;能力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李春莲

牟定县茅阳一小云南省楚雄州6755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为小学生基本必备能力之一的修改习作的能力也被列入小学老师日常教学任务的核心之一。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把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修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领悟写作的技巧。

关键词:有效培养修改习作能力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修改习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三、四年级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然而,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者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一眼老师写的评语,就一切了事。在这些学生心目中,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指导学生修改作文”。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灵活运用批改手段,渗透自改知识

教师要适当指点学生学习自改。所谓适当指点,就是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评语是最好的对学生修改习作的示范。教师的评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或精批细改,为学生进行书面上的讲解示范,使其加深对有关写作知识的理解,明白有关批改符号,以师批生改,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或精批粗改,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集体修改,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使其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内容等。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促进。或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面授机宜,使其明白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等。分步训练,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应从中、低年级开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依据《大纲》规定的各年级习作要求和各次习作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低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训练;中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写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训练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具体教学中亦可进行一作多练和一题多练。即将一项习作要求设计成多次习作训练,使前次习作的修改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或将同一个习作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结构方法等进行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能力的目的。

2、精当讲评,为”铺垫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范文,所作的批改示范,班内同学的集体评议都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一堂好的讲评课,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2.1目标少而精。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如学生选择的事例欠典型,讲评课就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若事件不够典型,那么选择什么事件来写更好,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讲评课如果只是笼统归纳全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具体评析一篇习作的得失,学生得到的具体指导和信息都比较少,不如让学生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全班学生交流赏析。具体做法是:教师在翻阅学生习作的基础上选择各类题材和等级的习作3—4篇,让作者朗读,(或者轮流让一个小组的同学逐一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余同学用简短的话语评价其亮点并提出建议。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作出必要的点评并评出优秀作文。这就避免了教师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品出味道,看出得失,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2.3借助设备,示范批改。讲评课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将其通过实物展示台投影到屏幕上,教师一边讲评,一边在存在问题的位置作出相应的批注。如在一篇写人的习作中,根据需要应有人物的外貌描写或心理描写,而文中缺少这些内容,教师通过与作者交谈,与其余学生商讨,在相应位置补上必要的外貌(或心理)描写。对字、词、标点符号的错误及病句等也示范地用事先学会的修改符号一一修改。这样,使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辨析习作中的问题,且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有样可学。

3正确处理的关系,以批促改

3.1批改分离,以批促改。除当面批改的其余习作,教师认真阅读后,只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相应的符号或加以眉批。比如,在一篇叙事的习作中,情节不够具体,可在相应位置批注好好回忆当时的情景,再写具体生动一些等字样。或者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其回忆补充;又如学生习作中出现错字或漏字,教师在相应位置画上替换符号或添加符号,而不是直接将错字改正或将漏字添上。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和所加的眉批,认真地加以修改。这样将分离开来,以批促改,比教师直接写出修改结果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3.2同学间互批互改。学生习作交上来后,老师先进行初审,看书写情况和字数是否达标。书写不工整者重抄,字数不达标者补写。之后分发给学生批注。将班里学生分成三人或四人小组,以组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为修改对象,先由组长朗读,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共同提出修改意见,组长将修改意见在相应位置作上批注。也可以同桌交叉批改。

3.3教育学生养成自我阅读和修改的习惯。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一是每次初稿完成之后,不要求学生立即交给老师,而是让学生自己反复阅读,看看字、词、标点符号是否有误,句子是否通顺,选材是否典型,描写是否生动具体……对文中存在的问题自觉地逐一加以修改,直到满意再上交;二是对老师或同学批注过的习作细心体会,积极思考,认真修改,若有不明白之处,可与批注者切磋后修改,再将修改满意的习作重新抄好。

总之,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具体得法的指导,让学生既能发现自己在本次习作中不足或失误,又能从别人的习作中吸取自己过去没有掌握的精华,在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中,实实在在领悟到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对修改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占丹.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J].中外交流2018.

[2]张正明.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

[3]杨晓.培养小学生修改习作的策略[J].散文百家(下)2015.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