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频的制作及实践案例
摘要:目前的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因而,微课视频的制作尤为重要,可以说微课视频的制作质量反映了微课的制作水平。
关键词:微课视频;实践;课件
1、微课视频的制作
1.1教学录像型
它将教师的讲课、演示、示范等教学活动利用摄像机或录播系统拍摄下来,制成教学微视频。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室、实验室、演播室、微格教室、实习场地、室外操场等。可以有学生听课或观摩,也可以无学生。可以使用黑板、白板、投影、触摸屏、演示设备、器械、道具、模型等。出现在视频镜头里的教师要求形象好,口齿伶俐或身体健捷,最好是教学名师或权威专家、示范模特等,否则教学效果会受一定的影响。这种微课视频制作简单,但要求主讲教师备课充分,教学环境安排恰当,学生配合自然,工作量较大。如视频公开课、百家讲坛等教学视频均由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讲授,制作精良。
1.2屏幕录制型
它利用PPT、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或工具等教学或辅助教学材料在计算机屏幕上展示,教师对着计算机显示的教学材料讲解教学内容,或者教师直接利用鼠标、手绘板或触摸屏等在计算机显示器中书写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将屏幕显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书写和点评、教师讲解的声音录制下来,实现微课教学过程的视频录制。
屏幕录制型微视频制作方法简单、方便,几乎没有技术门槛,很容易在普通教师中推广,但微课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为了提高这类微课视频的制作质量,视频录制最好在学校的录音室、电教室或家中比较安静的房间内,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环境嘈杂。教师的讲解要流畅、亲切、自然,避免咳嗽、过多停顿、读错别字、方言或口音过重、翻书等杂声。最好能写出讲解词,请人或自己在幽静的环境中播读录音,然后在计算机中播放,配合精制的PPT、多媒体课件或熟练的计算机软件、工具操作等,将计算机屏幕显示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书写、点评操作和播放的录音一并录制下来,制成微课视频。
1.3多谋体讲解型
它利用Authorware、方正奥思、PPT2010等多媒体工具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同步讲解、展示教学内容,再直接转换或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成多媒体课件自动讲解的微课视频。这类微课视频的质量由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决定,通常画而清晰,讲解流畅,声画同步,效果良好。解说词可以事先写好,自己或请人提前录制,再经过编辑去除噪声、错误等,避免实时录像或录音时解说紧张、干咳、不连贯、发音错误等现象。这类微课视频画而清晰、美观,制作有一定的难度,可用于制作较高质量的微课。
1.4动画讲解型
动画是按时间排列的序列图像。教学的讲解声音就是教学过程的时间轴。根据教师讲解的声音在时间轴恰当的位置呈现教学内容的文本、图像、表格、数据或连续变化的序列图像,则形成一段教学动画,可以转换为微课视频。制作知识讲解型微课可利用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就可以制作漂亮的动画型微课视频。事实上,任何有趣、过程性的讲话录音都可以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动画片,例如Flash动画。同样,将一段有意义的教学讲解录音做成动画型微课教学视频,配以必要的教学文字,更能生动形象地讲解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更好。这类微课视频画而清晰、生动、漂亮,但制作难度较大,需要的绘画素材较多。
1.5视频剪辑型
优秀的微课视频应该像电视教学短片那样综合使用各种影视拍摄技巧与后期编辑手段完成制作。在视频中一般包括教师或主讲人的讲解、示范或演示活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采和主持、引领性的教学活动,也常常包括师生互动、实验操作、实训实践等教学活动。更多的是显示教学内容的PPT、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计算机操作截屏等,通常添加字幕、特技效果等,综合利用远近景别、多机位拍摄等手段。这类微课视频效果好,但制作难度大,制作成本高,通常需要专业的策划、拍摄、动画制作、后期编辑,甚至配音、配乐等。如果从制作精品微课的角度考虑,不仅需要一流的教学设计,还应有一流的微课视频制作水平。
此外,还可用手机视频拍摄教师在白纸上书写与讲解教学内容、用课堂录播系统录制教师授课与计算机屏幕等方法制作微课视频,但做出来的微课视频质量不高。在微课开始推广阶段不妨推行,但当微课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微课制作达到一定水平后,应提倡制作高水平、高质量的微课,以便获得学习者的认可和兴趣。如果海量的微课由于制作水平不高,应用效果不佳,管理不到位,势必吸引不了广大的学习者反感,将丧失微课在网络教育中应用的优势。那样,微课将成为网络资源垃圾。
2、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案例
下面以《青少年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学》系列微课为例。该系列微课是而向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心理现象和行为,从科普的角度进行解释和学习,引导青少年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原理、效应和定律等,利用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学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观念。
根据司继伟的《青少年心理学)>}z},、刘儒德的《学习心理学)>}Zn,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第s版)}} [2A]和理查德·格里格的《心理学与生活(第10版)》 [29]等,我们抽取出与当前青少年学习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定律、现象、规律、效应等,分为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交往心理和社会心理部分,共120个知识点(如图2}。这样,将《青少年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学》的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分解到120个微课中,实现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
因是而向青少年在课外零星时间内的学习,对微课的教学内容讲解要求生动、有趣、亲和,定位于知识讲授型微课。本系列微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1-1-1模式”,即用1个案例引入教学情景,带出1个概念或理论、定律;通过对这个概念、理论分析,强化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利用1个总结、测试或操作实现知识的迁移[[30]。一般由实例引出问题,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法则、原理等,再引导学习者用这些方法、法则、原理等解决更多的问题,始终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成学习者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按照建构主义的“案例一问题一讲解一启发一应用”教学过程模式,微课一开始提出一个学习者熟悉或感兴趣的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案例,做到“一个微课,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而不采用“复习上节内容,引出新课”的传统模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习者思考,引出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定律、效应
对教学主题的讲解要通俗,但要有一定的深度。讲解图文声画协调一致,画而美观大方,解说亲切自然。讲解完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已初步理解并发生学习迁移,后而再引导学习者思考,将学习的心理效应或规律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以解决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迷茫。在微视频学习结束后,微课平台提供相应的测试题和思考题。测试题包括对错判断题和单选或多项题。数量不多但与微课主题紧密相关,每类题仅有1题。思考题与学习者的学习或生活相关,能引起学习者主动思考,甚至诱发学习者在论坛中留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思想交流。
我们经过1年多的微课开发实践,已制作《青少年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学》系列微课80余个,主要采用多媒体讲解、Flash动画讲解和综合视频编辑方法进行制作。每个微课视频讲解的时间控制在5-8分钟,适合青少年学习者在课外休闲时间、等车、坐车或消遣时了解、学习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和生活、学习中的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现象、规律和效应等。
制作微课视频时,先按照微课的教学设计写出讲解教学内容的解说词,保证解说词的科学性,注重通俗性、生活化。微课稿本定稿后请播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播读解说词,要求吐字清楚,环境安静,语言亲和。播读的语速基本保持在每分钟260字,即中等偏慢的播音速度。微课的屏幕显示画而与解说声音同步,画而背景平淡、柔和,营造轻松的视觉环境。画而布局匀称,文字清晰。文字少而精,主要用于描述关键的概念、标题、标识、说明等。适当使用艺术字,字体、大小、色彩搭配适当。画而中的点缀物、动态效果适当,不宜太多,避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这样,学习者边听边看,在轻松的视觉环境中学习,没有太大的视觉干扰。微课的辅助学习材料包括微课的知识点简介、学习指导、学习后的测试题或思考题、知识点的相关资源链接等。学习后的测试题和思考题尽可能有趣、开放,吸引学习者主动思考。链接的相关资源不能太多,一般2-3个,主要链接在线百科等动态化网络信息资源。
3、结语
正如王竹立指出的,微课的发展与未来主要在网络学习中[mo。确实,微课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新型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手段,深受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青睐。制作微课的技术难度低,这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在网络中展现自我教学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科教师制作微课的热情。教师可以在家中轻松制作自我喜欢的微课,然后上传至微课网络平台,实现自我网络授课的夙愿。
一方而,正是由于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制作了各类学科的微课,国内外已有大量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微课,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学习资源;另一方而,微课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受到教育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视,对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引领。但在目前,微课总体上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
首先,微课的建设数量浩大,也无法穷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的知识点和人类终身学习需要的知识、技能等数以百千万计。试想,如果要将整个教育教学中的知识点以及生活中的百科知识这样巨大的知识库都以微课形式呈现,那制作如此海量的微课资源既不可行,也无必要。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建设哪些微课资源?如何制作更多的微课精品?这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一线教师、网络教育爱好者、志愿者不断探究。
其次,微课制作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网上的微课已有一定的数量,涵盖教育教学的多个方而,制作的形式和风格也丰富多样,但制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差别很大,有些达到央视科教短片的水平,而有些却仅是教师PPT讲稿讲解而录制的声音和屏幕画而。提高微课的制作质量,决定了微课这种新型学习资源的生命力。在微课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数量后,如果不能保证微课的质量,微课将“中看不中用”,失去吸引力。更糟糕的是,同一专题的低质量微课还会对高质量微课造成信息干扰,影响学习者在学习时间碎片中选择优质微课的进行学习,产生选择干扰。因此,如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教学名师、教育服务商、网络教育志愿者协作制作高质量的微课,是微课资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再次,微课平台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微课的应用还不够普及。目前,国内的微课平台主要为微课制作与比赛建立,需要在微课发展过程中针对学习者的实际要求不断探究、完善。我们认为,微课的应用不能为了评比与竞赛[f3zl,而应该体现在多方而,主要用于学习者在工作、课外时间碎片中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等,也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MOOCs、反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中。相信,随着微课数量的增加和微课网络平台应用功能的日趋完善,人们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