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于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及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在不断提升,但公共教育的实际供给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随着“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够破除教育规模与个性化、公平与质量等教育经典难题,为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教育公共服务,包括变革供给内容,实现虚实融合的新型教育服务业态;变革供给方式,实现基于全学习过程数据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变革供给形态,实现社会化协同的新型分工形态;变革供给结构,实现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包容的平衡结构;变革供给决策,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决策;变革供给监管,实现基于数据的实时监管与预警。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变革又将重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生态,形成个性化、消费驱动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新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供给;教育公共服务;转型与变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当代社会发展进入深水区破除结构性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桥梁,是当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主旋律。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民众在教育领域有实在的获得感,同样需要推进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要实现质量提升、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改善和丰富教育公共服务是缓解和解决矛盾的出路,这必须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转变传统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关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结构三方面的有机协调(李奕,2013)。互联网可以构建起具有“更多获得感”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最大程度地汇聚社会教育服务资源。同时,互联网在破除教育规模与个性化、公平与质量难题,为社会供给高质量的教育服务,重构教育生态体系等方面的优势都为教育供给的转型与变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1、教育需求转型升级倒逼教育
公共服务供给的转型升级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高端化,必将对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巨大挑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机遇。
1.1教育需求的转型升级
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教育会有不同的需求。民众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会提出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教育需求转型升级的实质是对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综合改革提出更高的需求。
1.2教育需求转型倒逼教育供给侧变革
长期以来,政府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居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教育供给主体单一、僵化供给体系存在“讲钡(考雀东”的中低端产品过剩、素质教育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应试教育产能过剩、素质教育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面对民众越来越高的教育需求,面临教育差异化、个性化供给的新难题,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供给,就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
2、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互联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教育”的价值取向不是单纯地建设技术环境和推动技术应用,而是利用互联网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动传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陈丽,2016)。二、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变革
“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将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管理、评价等关键性业务。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为这些关键业务提供完全不同的实施环境,优化流程与模式,改变教育服务的基本流程、运作规则、运作形态,最终带来教学、管理与服务体制的变革,重构教育的生产关系。教育服务供给的内容、方式、形态、结构、决策与监管等的深远变革表现如下:
2.1供给内容变革:转向虚实融合的新型教育服务业态
未来社会是人一机一物三元互联的世界,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贯通,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虚实融合的智能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知识的扩散不再是教师通过教材为中介的单点对多点的传播,而是群体之间、多点对多点的互动与建构,更多地体现出知识建构、知识联通的特点。
2.2供给方式变革:转向基于全学习过程数据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将从面向群体的供给到面向个体的精准、个性化、适应性的供给。
3、重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生态,打造“互联网+教育”的供给新体系
目前的教育体系还处在流水线时代,学生在集中的地点接受统一模式、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的教学,选择余地不大。学生是流水线上锻造的产品,需压制个性来适应固化的学校体系。这种以班级授课为主体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体系正受到挑战。以互联网、分布式新能源以及3D打印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其核心特征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制造、柔性化制造和智能制造(余胜泉,2015)。这种革命已经对教育的核心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发生了改变,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内容和服务的提供者发生了改变,除了老师,社会上还有很多服务提供者;资金来源发生了改变,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成为重要的教育资金来源;考试的提供者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社会化考试得到公众认可,高考英语也将步入社会化考试的行列;证书的提供者发生了改变‘慕课”平台等权威机构的证书可能比二流大学的证书还有用,等等。
总之,重构“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新生态,打造“互联网+教育”的供给新体系,可以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由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学科导向向学生导向转变,结果目标导向向发展目标导向的转变,这是教育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也是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真正认识每个学习者个体,知道个体的优势、不足、兴趣、偏好、风格、知识缺陷、能力缺陷与发展目标等;其次,要汇聚海量的服务与资源,提供足够每个个体发展的环境、资源、活动、工具与服务等外部条件;再次,要根据每个个体的特征,从海量资源与服务中选择最合适的服务。教育大数据通过学习行为、教学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认识每个真实的“自我”,为每个真实的“自我”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