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8年9期目录
浅谈如何巧用教师示范促进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本对话”的有效实施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及文本四者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可见阅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聚焦文本,让学生走入文本,体会思想,品悟情感,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观。本文将结合课例分析教师如何巧妙利用范读、简笔画及角色表演等示范方式促进课堂中生本对话的有效实施。

 浅谈如何巧用教师示范促进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本对话”的有效实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及文本四者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可见阅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聚焦文本,让学生走入文本,体会思想,品悟情感,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观。本文将结合课例分析教师如何巧妙利用范读、简笔画及角色表演等示范方式促进课堂中生本对话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生本对话范读简笔画角色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以及文本四者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可见,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生本对话,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提问、探索、解析、归纳,进而吃透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与文本结成知音,并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生本对话”主要指学生与文本间的互动对话。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时代背景、学生个人生活体验及视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本之间时常会升起一层隔膜,让学生在学习时如同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朦朦胧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不能很好地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当生本对话遇到阻碍时,应当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探求知识的创新和再理解。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该如何巧用示范有效促进生本对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巧用范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范读,顾名思义指的是示范朗读。它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内容,与文本产生共鸣,又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引导他们走进文本,欣赏文本,提高阅读水平。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巧用范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讲解前范读,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每一册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材研究中心的编者们根据孩子的普遍认知水平,尽可能地编排、整理出的集时代性、传统性、人文性、典范性及语文味于一体的文章。但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主题中的文章,有时会超越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他们不能仅凭着自己有限的阅读积累和预习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这时,如果老师能在讲解前适当地范读一下,那么情绪的渲染将为整堂课的情感基调奠定基础。例如,三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课文——《七颗钻石》。童话体裁,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学生很喜欢,因此,老早之前就异常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只等故事开讲。然而,这股还没开始就涌出来的莫名的欣喜与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其实是不相符的,也不利于他们理解隐藏在文本背后的那种博大而深沉的爱。为了渲染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笔者在讲解课文前,先把整篇文章配乐朗诵了一遍。在低沉舒缓的音乐中,教师利用自己的朗读声一会儿为焦渴而死的人和动物痛心,一会儿替四处找水的小姑娘着急,一会儿因小姑娘的善举点头称赞,一会儿又因水罐的变化而欢欣惊喜。学生瞬间收住了之前的兴奋,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故事内容,进入了人物角色,时而为小姑娘焦急,时而为小姑娘高兴,最后都被小姑娘博大的爱所感动。课前范读,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上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 

1.2讲解中范读,渗透文本理解

课文讲解中教师进行范读往往是为了突破重难点而进行的,通过教师的范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例如,某五年级教师在执教《七律长征》中,根据师生对文本由浅到深的理解而呈现出多层次的范读,很好地帮助学生再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以及红军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一次范读,教师抑扬顿挫,着眼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律诗的特点;再次范读,或沉缓或激昂,凸显长征的艰辛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最后范读,铿锵激昂,凸显红军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主义精神。让人动容的是每一次的范读到最后已经不是老师一个人的声音,而是师生一起的唱和,一起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通过一次次的范读,学生不但对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在字面上进行了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与诗人毛泽东一起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一起感受到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之情。

1.3讲解后范读,以声传情

将课文分析讲解后再范读的情况虽然少,但作用却也不小。在指导孩子们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充分分析内容后,笔者示意孩子们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然后用妈妈讲故事的语气深情地读起这个美丽的童话来。课室里只有老师范读的声音,时而高时而平,时而快时而慢。孩子们静静地听着,听着……话音刚落,不知谁带头响起了掌声!“太悲惨了!”一个学生含着泪小声说道。“妈妈,再讲一遍,我还想听!”另一个小调皮深情而认真地看着老师。就这样,孩子们在范读之后进一步地走进了小女孩,明白了文章背后隐含的情感。可见,讲解后的范读能以声传情,不仅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完善对文本的拓展与升华。

有人说书声琅琅的课堂不一定就是好课堂,但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一定不是好的课堂。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巧用范读,可以很好地拉近生本距离,渗透文本理解,进而推动拓展升华,使师生共同走向文本,实现平等对话。

2、巧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段

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小学生基本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不存在的事物或是自身从没见过、经历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因此,在一些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孩子跨过那些对他们来说晦涩难懂的文字障碍,深入文本理解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简笔画示范,将复杂、抽象的文字以绘画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生本对话。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是这么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由于很多孩子都没见过爬山虎,对这一描述自然不是很理解。为了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进而为后面理解“一脚一脚往上爬”和“叶尖一顺儿朝下”做铺垫。笔者在讲的时候,边讲边在黑板上进行简笔画示范。茎、叶、叶柄、脚,虽是简单的几笔,但却让学生走进文本,很好地理解了句子,更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再如,在讲解《长城》这篇课文时,由于历史背景比较久远,大家又都没见过长城,因此学生对“垛子”“射口”“缭望口”这些词不甚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也一样用简笔画配合内容进行讲解,根据长城的特征边画、边问、边讲,描绘出城墙的结构图,让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参与其中。这样,学生便能穿越时空,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了。

因此,当抽象性、领会性较强的教师口头讲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段时,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简笔画来稍加辅助,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环境中进行积极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巧用角色表演,让文本“活”起来

角色表演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它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有意创设情境,将固态的语言文字转变成动态的肢体语言的一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深化生本对话。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借助角色表演,能让文本“活”起来。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的《晏子使楚》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在自行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生动的表演让文本活起来,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把自己的理解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很好地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又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为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并真切地感受“巴”“拉”“紧贴”等动作的力量,笔者以臂为茎,用掌做脚,模仿着细丝的变化,在黑板上左右手交替,一脚一脚往上爬。学生见后也纷纷在课桌上模仿起来,一边念着句子,一边演示着动作,将“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一难点在动作表演中突破。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角色表演既能寓教于乐,让课堂活起来,又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章内涵,可谓一举多得。

诚然,在众多生动的课例中,我们都能发现:巧妙运用教师示范,能促进课堂中生本对话的有效实施。可这些示范也不能成为任意添加的环节,而是要在不脱离文本的情况下坚持适时、适当、适量的原则,否则就只能是画蛇添足,遭遇尴尬了。例如,老舍先生的《猫》中,对猫的性格特点的刻画很是用心,就连叫唤都是“丰富多腔”的。一位年轻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生活常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课堂伊始就以自己模仿猫的叫声导入,然后再抛出问题“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学学它叫唤两声吗?”学生们的兴趣瞬间被点燃了,从天上飞的鸟到地上跑的狗,纷纷被列举出来了。动物的叫唤声也是学得惟妙惟肖。课堂活起来了,可似乎也就此被带偏了,成了一堂认识动物的科学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推动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教师可以在适当的环节中巧妙地应用范读、简笔画、角色表演等示范教学行为,促进生本对话,让学生灵性飞扬!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