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识成智”—智慧型教师的创生
卢琴
关键词:知识;智慧;智慧型教师;创生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新世纪素质教育要培养有智慧的人,这就向教育岗位的教师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师主要扮演的是教书匠的角色,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正如普罗塔戈而言,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之“魅“在于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如果说传统教育的内核是知识,那么未来教育的事业应该是智慧,所以今天的教育观必须实现由知识文化观向智慧文化观转变。要培养出有智慧的人,首先教师就需要具备这样的品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者”转向“智者”。
1、知识和智慧
“转识成智”即在认知过程中实现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化,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前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由知识型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升为教学智慧,创造智慧型课堂。知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思想成果和结晶,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解释,“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世界在大脑中的主观印象。就它反映的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认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认识”。
知识与智慧的关系,可以用八个字简明扼要的概括:“知而达智、智达高远”。智慧是知识的升华和迁移,有了智慧我们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更好的生存。但智慧并不是拥有知识的必然结果,要成为智慧型的教师,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即便是满腹经纶的教师也会出现“水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现象。显然,我们都不愿成为一名平庸的教书匠,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更是智慧的启迪者。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造,去发现新事物的慧者。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不言而明,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应当成为智慧型的教师,而要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转识成智”,用知识创造智慧。
2、智慧型教师的智慧
“转识成智“中的知识并不单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包括融入学生集体、与他们和谐相处的知识。教师需要将这些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法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聪慧的教师能够有效的运用教学机智迅速的做出判断,巧妙的采取对策,使事情得到圆满的而合理的解决,既需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与丰富的智慧,还需要有平和的心态和宽容的胸襟。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表现,智慧型教师的智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倾听、洞察
智慧型教师更期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声。日本佐藤学教授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倾听“异向交往”即思路各异的学生。教学时双向的活动,教师不是权利的代表,学生更不是学习的奴隶。智慧型教师总是试图倾听每一个学生,这是对他们独特性的一种承认和接纳。
充满智慧的老师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他们的言语和行动都是他们个性的外显,将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智慧,发现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当教师能够洞察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时,学生更加活跃,能够不断的贡献自己的奇思妙想,学习的内容更加生动。教师在对外界进行敏锐而深刻的觉察时,会发现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是多么的富有生机活力,学生也不再是呆板的学习工具,他们是鲜活富有灵气的精灵,他们的陪伴启迪着教师发现教育的真谛。
2.2反思、创新
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取得教学成功的核心,也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究、创造的结果。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不但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态度、行动等进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成长,反思性教学是智慧型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尤其要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包括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反思有助于深刻理解教学的深层意义,使教师成为更加有经验的实践者,通过对自己教学行动的反思,增加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经验。
智慧型教师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主要表现为创新。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地作出合理的调整改变,形成属于自己的别具一格教学风格。教学需要创新,只有在不断探寻新的方法的道路上教师才能形成智慧,它是长期的教育实践知识融化、大胆探索、深刻反思、经验积淀的成果。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因而教师要勇于挣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枷锁,乐于敢于创新。
2.3灵活、机智
这种智慧体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师教育实践中,教育实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教师无法预料的,教师必须能够灵活的、变通的进行创造性的教育。“预设的课程无论怎样科学也代替不了教学实践智慧。” “凡需要机智的地方,都没有机会坐下来想一想该怎样去做。机智的行动总是即刻的、情境中的、偶然性的和即兴发挥的机智。”
教育机智除了表现为教师能够及时的处理教学突发状况外,还有其他一些方面。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学机智还表现为克制、对孩子体验的开放性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和临场的天赋,也就是对突发状况的解决应对。
3、“转识成智”—智慧型教师的创生
3.1丰富专业及实践知识
知识是形成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最高形式。没有知识也就不会形成智慧,教师转识成智也就是一种乌托邦的形式。所以,教师转识成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对自身的知识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仅仅拥由专业的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面对的是充满生命力的鲜活的个体,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反而会禁锢住教师的思维,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积累知识,每个孩子带给老师的体验是不同的。理论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用自己的所得去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3.2改善思维方式
要成为智慧型教师,首先要做到将自己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智慧,知识的最高形式是智慧,智慧是知识的升华,知识需要智慧来提升。智慧表现为知识的实际应用,是知识应用的保证。优化、改变传统的,定势的思维方式是培养智慧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思维训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传统的腐朽的教育理念植根于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师不追求创新的同时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所谓的教书匠空有知识,却不能教学生如何用自己的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无疑是在腐蚀学生的大脑。教师要具有开放性思维,也就是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的看问题,看学生。教师面对的是思想各异,与众不同的鲜活的个体,同一种教学方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个体,教师要接受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用另一种视角欣赏他们。只有具备开放性思维的教师,才能突破教学陋习以及常规教学常规的羁绊,才能有所创新。创造性思维教师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具有独特见解的一类教师。因而,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教师转识成智的核心。
3.3开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优秀教师等于教育过程加反思,这是林崇德教授的主张。教师要善于勤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自己所做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等。反思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审视和评判,从中能够发现自己教学的缺陷,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肯定亦或者否定自己,但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反思不只是局限于课后,教师在行动中也就是课堂中也可以进行反思,这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了,这种反思其实也是一种机智性的行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师所做的反思也应围绕学生,例如:学生能否很好的适应你的教学方法,你的教学观念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要敢于质疑自己,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智慧形成发的过程。
教师的教育智慧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可能在每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师身上发生,也可能在教师的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理念中出现。教育智慧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只要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有热情,关心爱护学生,勇于打破传统的教育陋习,敢于创新,就能够成为一位智慧型教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多的是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化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创造,思考,做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