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8期目录
“字本位”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字本位”理论作为从汉语出发并继承汉语研究传统的理论,对我国汉字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字本位”理论下的识字教学法符合汉字教学的规律,以汉字为基础学习汉语效果显著。在运用“字本位”理论进行汉字教学时,应以“字形”教学为突破口,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口诀教学法、部件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字族教学法等,探寻具体可行的策略。

 “字本位”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周永华1  李山林2

关键词字本位;汉字教学;运用策略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从‘移植’走向‘内生’:汉语文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化路径研究”(15YJA880031

 “字本位”理论是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它的出现对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词本位”理论提出了挑战。很多人对它的内涵不甚了解,而“词本位”理论早已深入人心,因而“字本位”理论一直颇受争议。“字本位”理论把汉字当作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字的意义与读音,这是符合汉字教学规律的,对于中小学的汉字教学极具启发意义。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应首先理清什么是“字本位”理论,然后才能将之运用到汉字教学中。

1“字本位”理论的基本内涵

“字本位”理论由徐通锵先生最早提出,他在《“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1]以及《“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2]中,首次使用“字本位”的概念。 1997 年,徐先生发表《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正式提出“字本位”理论。他的主要观点是:“字本位”是一种以“字”为基本粒子的汉语言系统观,它认为“字”不仅是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单位,而且是汉语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3]。它要求从根本上摆脱印欧语言的影响,对整套汉语语法体系及汉语研究方法进行根本革新。

“字本位”理论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潘文国在《字本位与汉语研究》一书中提出,“字是汉语的天然单位,只有语言中的天然单位,才有资格成为本位。”潘先生认为“字”是“字法”与“句法”的链接枢纽,在语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他还得出“句法韵律最小单位”的结论,成为“字本位”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4] 吕必松从“字本位”出发提出了组合汉语理论。从汉语研究的角度来看,吕先生界定了字、词、句,并研究了其生成方式与相互之间的关系。“字”是“字本位”理论框架下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词”是由字组合起来的大于字、小于句的结构单位;“句”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5] 

究竟什么是“字本位”理论?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字本位”理论就是通过对汉字特点的认识来研究其对汉语的作用,也即从汉字出发进行汉语研究。字本位内部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有着共同的基础,即都是从“字”出发研究汉语。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汉语句子靠语义生成,这其中又包括字的语法化、从语义入手控制语法以及句子生成中的语序;汉语的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字本位”理论是从汉语出发并继承汉语研究传统的理论,其目的是希望汉语以其独特的身姿进入世界普通语言学的殿堂,以“汉语的个性”为世界语言的共性研究作贡献。

2“字本位”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意义

回顾汉字教学的发展过程,我们深深感到汉字教学应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坚持正确的本位观。本位是语言结构的灵魂,牵一发而动全身。“字本位”理论为汉字教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字本位”理论作为从汉语出发并继承汉语研究传统的理论,对我国汉字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2.1“字本位”理论指导下的识字教学符合汉字教学的规律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已经研究出了许多成功的识字教学法,影响深广,意义重大。如集中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韵语识字、部件识字、多媒体电脑识字、字谜识字、趣味识字等均是按照理论构想对汉字的认读和识记进行各类编排处理,自成教学序列。

“字本位”理论强调“字”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汉字教学中把“字”作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采用字——词——句——文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意味着可以生出成倍的新词语。如教“跑、炮、泡”这三个字,讲解了字理之后,学生就明白“跑”表示一种动作,“炮”表明与火有关,“泡”则和水相联。通过这样的比较归纳,把一些形近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学生就能轻松地区别字形、词义,避免写错别字。

“字本位”理论强调以“字”为教学的起点,利用汉字音、形、义相结合的特点,先讲清字的音、形、义,然后强调字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字的书写、字的理据和字的扩展,从而理解字义。在此基础上,利用汉字“语义显性”的特点,采用“比类取象”的方式组织成字组。“字本位”理论所提倡的汉字教学是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先教简单的、构辞能力强的独体字或别的成字部件,然后再教由它们组成的生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识字兴趣,掌握识字规律。同时,“字本位”理论主张汉语句法的生成机制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向心、离心两种结构形式逐层扩展,形成各级字组,同时吸收传统汉语教学法中认字、组辞、扩辞、对对子等手段,由字至辞,由辞至句,由句而篇,把汉字教学与字组教学、句子教学、语法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6]此外,“字本位”理论下的教学法改变了“语文一体、语文同步”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书面语言教学系统,做到了口语教学和书面语教学并重。

 2.2以汉字为基础学习汉语效果显著

如果从 “词本位”理论出发,学习者识词量3000个词以内属于初级水平,识词量5200个达到中级水平,而识词量8000个以上才能达到高级水平。如果从“字本位”理论出发,就识字量来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8年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了3500字(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适用于中国大陆。山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抽样统计200万字的材料,检测《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的使用频率。结果是:2500常用字覆盖率达97.97%,1000常用字覆盖率达1.51%,合计共3500字覆盖率达99.48%[7]。现代词汇都是由字扩展组合而来,从“识词量”和“识字量”对比起来看,以汉字为基础学习汉语有明显优势。“字本位”主张“字”是汉语各个平面研究的交汇点,掌握了汉字,可以成为进一步学习汉语的契合点,并为进一步学习汉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字本位”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字本位”理论提出后,众多学者不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而且大胆地进行了教学实践上的尝试。“字本位”理论下衍生出了多种汉字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口诀教学法、部件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字族教学法等,笔者根据这些方法探寻了一些“字本位”理论在汉字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3.1运用游戏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基本笔画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一般来说,每个汉字都包含着形、音、义三个因素。对于初学汉字的学生来说,既要辨认字形本身的结构,又要建立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活动。在汉字教学中,以字形教学为突破口,遵循汉字构成规律和书写法则,讲清字形,就可以化难为易。汉字基本笔画是 “横、竖、撇、点、折、捺、提、钩”八种。在汉字教学中通常先教会学生写这几个笔画,然后再逐步学习更复杂的汉字。在教笔画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如可玩“拆字”游戏,先在黑板上写几个汉字,让学生先认识整体,再带领学生逐步将整字拆分成笔画;还可以玩“变字”游戏,在笔画上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就变成另外一个汉字。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塑造对汉字整体的印象,了解汉字的每一笔画都是有联系的,缺一笔或多一点对整字都有影响,从而明白书写汉字一定要细心,要注重每一笔画。

3.2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笔顺规律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牢记笔画书写顺序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汉字笔顺规律一般有:先横后竖(如“十”)、先撇后捺(如“八”)、从上到下(如“字”)、从左到右(如“汉”)、从外到内(如“回”)、先中间后两边(如“水”)等,笔顺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字形的美观和书写的速度。在“字本位”理论的启发下,在汉字教学中可以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牢记汉字笔顺规则。如:“从上到下为主,从左到右为辅;上下左右俱全,根据层次分组。”老师一边教学生笔顺口诀,一边辅助以动作手势,带动学生一起比划,让枯燥的背诵变成有趣的表演形式。

3.3运用部件教学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组合特点

部件由笔画构成,一般来说它比笔画要大。部件是汉字系统重要的一级结构单位,部首则是常用的部件,抓住了部首,整个汉字教学就会纲举目张。虽然汉字部件总数不可计数,但是部首的数量是有限的。张朋朋先生编写的《部首三字经》等教材为常用部首的记忆提供了便利,也启发了我们的教学思路。比如“一火灭,二儿元,八刀分,人王全;女子好,田力男,日月明,小大尖……”,选用的汉字既可以独立成字,也是常用部首,模仿中国古代儿童识字教材《三字经》的格式,具有趣味性、易识记的特点,就像英文的“字母歌”一样,琅琅上口。教师运用部件教学法,能使学生记住常用的构字部件,学会简单常用的汉字,并了解汉字的一些组合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4运用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辨析形近字

形近字包括很多种,包括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八、入”;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土、工”;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王、玉”;形旁不同,声旁相同,如“味、妹、昧”;形相同,声旁不同,如“杨、场、汤”等。如果不进行对比教学,学生很容易混淆。在汉字教学时,教师可将几组形近字写在黑板上,请学生辨析这些汉字是否相同,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每个字的读音是否相同,通过游戏和比赛等活泼生动的形式达到相互纠正的目的,加深学生印象。

3.5运用字族教学法帮助学生辨别字形

“字本位”理论下,我们通常把同属于一个声符、意义又相近的字归纳在一起组成一个“字族”。以“字族”为起点的汉字教学,能提高学生分析和书写汉字字形的能力,从而做到“有据可考、有理可循”。例如在教学生“工”字的时候,可以先教笔画横和竖,学会“工”字后再进一步教“攻”、“功”等同“字族”的字,还可以告诉学生这三个字在中国古代意思相近,使学生对“字族”有更直观的认识,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每一个汉字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徐通锵. “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J]. 世界汉语教学,1994(3).

[2] 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 世界汉语教学,1994(2).

[3]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

[5] 张朋朋.谈“字本位”的内涵[J].汉字文化,2005(4).

[6]管春林.“字本位”与“词本位”教学方法结合质疑  兼与刘颂浩先生商榷 [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4).

[7]赵薇.字本位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D].云南: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