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故事性教材,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结合故事性教材,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黄俊卿外语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读材料的可懂度太低(即难度太高)或可读性(即趣味性)太低,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内在动机。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看问题...
结合故事性教材,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黄俊卿外语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读材料的可懂度太低(即难度太高)或可读性(即趣味性)太低,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内在动机。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简单机械的情景操练和大量的词汇对他们来说枯燥乏味,因此,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与初学者外语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故事教学内容有趣、语言丰富又不失深意,故事围绕兴趣选择,兴趣以理解为前提,理解靠母语来支持。故事教学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儿童英语教学中,强调词语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故事来调动,而故事的词汇、句子、语篇必须符合儿童现时的认知水平,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1]因此,江苏省牛津英语教材在两年前完美改版,以故事为中心编写了教材,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含两篇小故事,分别以Storytime和Cartoontime来呈现。笔者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江苏牛津版故事性教材有以下优点。第一,故事的系列性、幽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Z.Harries在其DiscourseAnalysis一文中提到:“语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中,而是存在于语篇中的。”同时R.Gardner和W.Lambert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表明,最成功的学习者是那些既有天赋又有极大学习动力的人。[2]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他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3]故事拥有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情节,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江苏省牛津英语教材故事性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系列性,把一个个知识点、词组或句子都整合到每一篇故事中。以每个单元中的Cartoontime为例,从3A开始,我们就认识了两个主角Sam和Bobby,并围绕这两个人的对话、活动设计情境,再以幽默的方式结尾,符合了国外的文化意识。学生期待、喜爱且愿意阅读这样的故事。第二,故事具有启发性,更有利于文化意识的渗透。牛津英语教材的每一则故事都是编者精心编排的,只要教师深入教材,都可以通过故事挖掘出教材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好的故事材料不仅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故事、复述故事,而且更要有利于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能够启迪学生,并且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把文化中的抽象元素直观形象化,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以牛津教材4B第8单元的Cartoontime为例,材料内容:Sam:Hello,thisisSamspeaking.Bobby:Hello,Sam.ThisisTina.Sam:Hi,Tina.IsBobbythere?Bobby:No.Hesatschool.Sam:ItsSundaytoday.WedonthaveanylessonsonSunday.Bobby:ThisisBobby.Haha!从这篇短小的故事里,教师可以渗透西方打电话的文化习惯,也能渗入学生团结友谊的教育。第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语言的交际性。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讲故事、故事表演,既可以展示出交际的灵动效果,又可以在故事讲完之后作为复述故事的道具。尤其是故事表演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合作,通过生动的角色扮演方式内化知识。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语言交际的实践能力,将一节课不能覆盖全班的口语交际分化到每个团队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的机会,提高了交际的成功率,团队合作,学优生帮助学困生,促进整个团队的整体成功。[4]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故事呢?我们可以从两个阶段入手。下面以江苏省牛津英语教材4B第7单元的Storytime语言材料为例。(PartI)Dad:Comeandhaveapie,Taotao.LiuTao:Thanks,Dad,butImnothungry.Imthirsty.CanIhavesomewater,Mum?Mum:Hereyouare.LiuTao:Thankyou.(PartII)Mum:Whatsthematter,Taotao?Areyouill?LiuTao:No,butImtired.Iwanttogotobed.MumandDad:Goodnight,dear.LiuTao:Goodnight,MumandDad.一、故事教学准备阶段的设计1.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正确确立是课堂教学的精准定位,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完成教学目标。[5]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确定学生需要熟悉或掌握的三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①技能目标:掌握Whatsthematter?/Im.../CanIhavesome...?句型,并可以在适当的情境中进行交流。②知识目标:掌握单词ill、tired;掌握Whatsthematter?/Im.../CanIhavesome...?句型,并能运用句型进行自由交流。③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树立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④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并能根据故事内容回答相关问题,能复述故事,并参与学习故事的课堂活动。2.知识资源的准备故事的语言材料是课堂设计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影响。[6]在实施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了然于胸,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什么相关知识,并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融汇到新知识里。在本课中,学生已经掌握的同类单词有hungry、thirsty、happy、sad,学过类似的句型有Howareyou?/Iam...等。3.教具的准备使用教具能使教学环节更生动、形象、直观,能有效地表达意思。一般在英语课中经常使用的教具包括实物教具、图片教具等。一般来说,实物教具和图片教具经常用来教学故事中的名词,也常用于游戏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本课中,教师准备了Dad、Mum、LiuTao的头饰教具,还准备了一些食物,如pie、apple、cake等,便于课上学生的表演。教师应注意使用教具的时机,因为在不恰当的时机展示教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二、展开英语故事互动教学灵动的课堂英语教学实践离不开互动性课堂活动,这些活动是大量的语言实践,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1.故事前预设问题互动在故事教学前,教师有必要针对故事涉及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设计一些导入性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相关主题和基本词汇。为顺利了解故事情节做好准备,老师会预设一些和学生联系紧密的问题,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有更多机会表达,久而久之,形成英语表达的意识和习惯。[7]基于本课的主题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分析,笔者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T:Howareyoutoday?S1:Imgood.Thankyou.S2::Verywell.Thankyou.(班中有一位同学生完病回来,笔者特别提问)T:Areyouallrightnow?S3:Yes,thankyou.T:Areyouallok?Ss:Yes,weareok.Thankyou.接着,笔者出示一组图片,如下图:引入新单词tired、ill,教授句型Whatsthematter?/Im...,同时引入故事。2.故事呈现阶段活动故事的呈现并不是给学生播放光盘中的故事内容,也不是让学生会读故事就达到目的。由于故事的内容结构特点不尽相同,教师在处理教学的方法也不相同。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活动中加大语言实践。[8]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的重点始终是要理解故事内容,并根据教学实况适时深化故事在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大意后,笔者根据故事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层层递进。(1)第一个问题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T:WhatsthematterwithLiuTao?Whatdoeshesay?S1:LiuTaoisthirstyandtired.S2:LiuTaosays:“Iamnothungry.Imthirsty.CanIhavesomewater?”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