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4期目录
基于探究性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的探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考虑并将探究性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打造新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其构建层次与步骤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设置相关情境,以调动课堂氛围引起思考,提出具备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收集学生探究性结果,多层次分析与评价,加强课堂外延伸,做好总结与深化工作 。

 

基于探究性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的探讨

赵留英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考虑并将探究性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打造新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其构建层次与步骤应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设置相关情境,以调动课堂氛围引起思考,提出具备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收集学生探究性结果,多层次分析与评价,加强课堂外延伸,做好总结与深化工作 。 [1]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高中地理的教学实际,合理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多层次评价,从而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

一 、 结合教学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探究性教学理念,打造探究性课堂模式,首先应充分地分析地理教学内容,选择具备探究性的问题,创设探究情境 。 探究情境的创设是探究性教学模式落实的基础与前提,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进入到思考状态,让学生在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逐步接触并认知新的知识点,在获取知识点的基础上,逐步建造自身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 [2]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具备探究性情境,调动课堂氛围,确保情境创设具备新颖性,贴合教学实际与生活,以保障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认知的内在动力 。 [3] 例如在进行 《热力环流》 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实际,创设一个简单的试验作为教学情境:选择一个玻璃罩,在里面放入沙子与一盘水,通过灯光,将其照亮,应用温度计,进行水面温度与沙面温度测量,可以由学生操作,并让学生观察温度的具体变化与存在的差异,然后在里面点燃一支香,再次观察具体的情况 。 依据实验情况,进行热力环流原理探究 。又如在进行洋流成因知识点学习之前,让学生回想风吹湖面时候的情景;在进行季风环流知识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夏天的时候,沙滩的温度与水温之间的温度差,等等,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高教学效果 。 良好的课堂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活动,而且更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推动学生对知识自主的认知与实践 。

二 、 提出具备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采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为确保教学质量与效果,应合理提出问题,确保问题具备探究性 。 [4] 一般而言,探究性问题多是由教师所提出,但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探究性问题的提出,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多要求探究性问题能够与地理课程本身教学实际紧密相连,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进行相关调查与相关分析,可以通过数据和实验等方式,给出对相关原理等的解释 。 学生在探究性认知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 例如,我国华北 、西北等地区的沙尘天气较多,给人们带来了很大困扰,可以将其作为探究性问题,引申出多种问题:第一,从地理气候现象角度出发,分析为何在春季的时候,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较多;第二,从西部大开发角度出发,如何做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与统一,是以牺牲环境求快速发展为主,还是应做好生态环保工作,将环保与发展相结合发展;第三,以思考角度出发,询问学生,如何才能降低或消除沙尘暴 。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思考与认知 。

三 、 收集学生探究的结果,多层次分析与评价通过设置场景与引入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入到思考与探讨过程 。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学会转变角色,由最初的引导角色,转变为学生角色或与学生对立的角色,与学生之间的思考进行交流 、 碰撞 。 [5] 为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性思考,教师需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给出较为深刻的观点,进行铺垫与引导,在学生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收集学生的想法,给与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也可以给出与学生相反的观点 。 营造较为宽松和谐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意见 。 [6] 考虑到学生本身知识程度与认知范围有限,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或依据学生思考角度展开相关问题讨论,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我观点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认知,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 例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地理时事热点相关复习时,教师可以转变讲解角色,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热点新闻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将时事与地理课程联系起来,如事件发生在什么地理方位 、 具体地理环境如何 、 区域特征表现如何等,选择出较为典型的时事,让学生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进行思考,感受探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与知识收获 。为激励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化,构建多层次 、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差别式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尊重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好 、 思维活跃的学生应适时给予鼓励,增加一定的思考难度,对于基础较差 、 思维不活跃或不善于表达自我意见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 依据分层教学方式进行分层评价,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将学生自我评价 、 同学评价与教师评价综合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重视和鼓励,推动学生更加自信地学习与发展 。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入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热力环流知识,如何降低工业区对住宅区的影响,从而从城市规划之中,融入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 合理评价,有效引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

四 、 加强课堂外延伸,做好总结与深化工作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为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堂外延伸,加强课堂知识总结与深化,将地理知识与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存在,让其成为一种生活的必备 。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学习,将各种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融入到现实问题之中,形成一种理性的课外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多个角度 、 多个层次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拓展能力 。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其课程内容是没有终结的,所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系统,其课堂理论的学习应与日常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在生活中可以解释一定的问题或现象,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切实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在动力的成就感 。 [7] 课堂外延伸需要将探究性理论与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综合,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基础,推动实践落实,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又可以感受知识应用的快乐,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更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新的知识探究之中,继而提高整体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探究性理念,打造新型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创设相关情境,以调动课堂氛围引起思考,提出具有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 。 要注意收集学生探究性的结果,多层次地分析与评价,加强课堂外延伸,做好总结与深化工作,从多个层次,合理地推进探究性学习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操作性,以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

(作者单位: 徐州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 级中 学, 江苏 徐州 ,

221311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