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黎黎
在英语教学中,口语表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由于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轻视了口语表达和听力,致使很多学生所学习的英语都成了 “地方英语 ”,开口即是满嘴的 “中国特色 ” 英语,很多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都成了 “纸上谈兵 ”。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 、 多表达,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让学生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 。
1. 鼓 励学生开口 , 活跃英语课堂教学的氛围
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 Unit 3 Family Members 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先让学生大声阅读文章内容,并要求找出本课涉及的生词 。 同时要求学生把找出的生词与同桌相互帮助拼读,相互纠正,力争做到拼写正确 。 “ Look,this is my family photo.”“ Is thisyour father?”“ Yes, he is.”“ This is your mother,Ithink. ...”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手脑结合,划出文章中陌生的单词,如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等。在找出生词的基础上,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帮助,拼读生词,然后教师对于学生在拼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 点拨,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 同时,由于学生对陌生单词有了先前的“碰面”,脑海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点拨,生词得以强化记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开口读也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2. 引导学生开口 , 激发学生学习 英语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之所以慢慢失去信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是没有兴趣,知识点越是难以掌握,留下的知识盲点越多,成绩越是提高不上去,从而对学习越是很难产生兴趣,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设立不同的语境,鼓励学生多读、多说、 多表达,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慢慢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英语课堂教学一个新的探索。例如,在四年级上册 Unit 2 In a Toy Shop 中,首先按照惯例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接着让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总结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动物:Howmany animals in the toy shop?学生认真阅读,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他们和同桌进行相互交流、 记录,dog、rabbit、 lion、 monkey 等动物被一一找出 。 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掌握本课的单词重点在于动物类单词的学习,重点句型 “What謘s this/that?” “ It謘s...” 也在课文中反复出现。 本课的知识重点在学生脑海中已有了大概印象,更加便于教师课堂的顺利进展,省略了煞费苦心的铺垫、 引导和启发。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相互提问: “ What謘 s this/that?”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成语回答: “It謘s....” 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瞬间转化为身边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3. 强化课后开口 , 巩固 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果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要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把遇到的难点提出来,这样,才能让有限的 45 分钟课堂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只有这样,学习的过程才有可能是快乐的、 无拘无束的,同样,在简短的时间里才会有更大的收获。例如,在三年级下册 Unit 7 On the Farm 中的句型“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 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不能理解 these 和 those 的区别。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区别这两个词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 this/that 的区别,然后让学生根此类推,从而区别 these/those,在掌握这两个单词的同时,对单复数也有了复习,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师生共同参与、 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 、 共同提高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尤其是开口读、 开口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出自己的疑问、 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 生动活泼的、 发展的主体,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多的知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江苏 启东, 22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