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发展对策研究
唐秀琼
【摘 要】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还不能满足现有幼儿园 的发展需求,发展现有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为 此, 笔者提出 问 题意识是开启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敲门砖, 责任意识是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引 擎,教学反思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教师能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添砖加瓦, 科研评价是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民族研究是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特色等对策,以提升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关键词】 广西少数民族 农村 教育科研 发展对策
随 着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0—2020 年) 》 的发布与实施,学前教育面临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全国各地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居于教育战略任务的重要位置,广西也迎来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 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确保我国相关法规和措施顺利贯彻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广西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必要发展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对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
一、 问题意识是开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敲门砖幼儿教师拥有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可是当他们准备从事教育科研时,却不能发现并提出适当的问题。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善于发现和捕捉问题,就会只停留在“教书” 的层面。 所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教育科研,应该从本地区、本幼儿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教育教学困难中 、从平时的游戏和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有了这些问题,教师就会尝试用理性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去分析问题,问题的求证需要教师经常进行理论学习,还需要加强与同事之间和专家之间的合作交流。 反之,如果教师的问题意识较弱,不善于发现问题,只是停留在教书的层面,不能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则不利于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问题意识是开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敲门砖。
二、 责任意识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引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如果发现了问题却不去解决问题,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是无法完成的。 责任意识就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解决问题的动力,责任意识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引擎,幼儿教师的责任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幼儿负责,这种责任不仅能激发幼儿教师的潜能,而且还可以使幼儿教师将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将自己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所见、 所闻、 所感,纳入自己的教育科研实践当中,追问教育过程中关乎幼儿成长的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 因此,幼儿园应该强化幼儿教师的责任意识,注重对教师责任意识的思想引领,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出热忱,这样才能产生自豪感和幸福感,否则幼儿教师会失去自己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三、 教学反思是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关键系统地讲,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 、假设,进行积极 、 持续 、 周密 、 深人 、 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 、 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 [1] 由 此可知,教学反思是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研能力的关键,面对同样一个教育教学问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不同,其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不同 。
四 、 高等学校教师能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添砖加瓦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拥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但有的教师不能将这些经验进行归纳 、 整理和提升,只是一些零散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学前教育的高等学校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研究基础,能为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添砖加瓦,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 比如一线教师可以参与到高等学校教师的课题或科研团队中,跟着高等学校教师做科研工作,了解课题等科研工作的程序和一般做法;也可以与高等学校教师合作,让高等学校教师指导一线教师如何选择研究课题,选择怎样的研究课题,定好题之后该如何调研等,做一些长期系统性的研究 。 不仅如此,研究表明,在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出现的 “研究者 ” 的支持与引导下,幼儿教师反思的内容会逐渐扩展 、 深入细致 。 也就是说,在教师的自发反思之后,研究者就教学目标 、 活动形式 、 提供的材料 、 教育观念与行为 、 幼儿的学习情况等提出引导性问题,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框架,帮助教师反思 [2],这会使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更加丰富和深入,所以学前教育高等学校教师的示范和引领,可以让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走上幸福的专业成长之路 。
五 、 科研评价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科研评价是幼儿园教研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 没有评价,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就会没有任何保障 。 研究表明,幼儿园教研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无法 、 无人 、 无视 、 无序 、 无效等问题 [3],所以利用科研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教师重视教研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管理出现无法 、 无人 、 无视 、 无序 、无效等问题 。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评价一定要客观 、 具体 、 恰当,不能拿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科研评价来衡量一线幼儿教师,评价意在改进 、完善 、 督促,不能只看重结果,更不能只看发表的论文,教师平时的教学反思 、 教学日志以及以自己适合的方式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研究都是允许的,它能体现一位研究型教师或反思型教师对自己工作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当然,如果能够制定更加详细 、 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那么操作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
六 、 民族研究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特色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族 、 汉族 、 瑶族 、 苗族 、 侗族 、 仫佬族 、 毛南族 、 京族 、 回族 、 彝族 、 水族 、 仡佬族等12 个世居民族,正是有处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所以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学前教育也有其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殊性 。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扎根于本地的特殊情况,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园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以解决本地区本民族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 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相对于其他地区也比较滞后,在相对滞后的教育背景下,更需要当地幼儿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研究智慧,认真研究本地区和本园的特点,立足于本土文化,展开更深层次的钻研 、 探讨与学习,让民族研究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特色之一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及其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关系到促进民族平等 、 团结和共同繁荣的问题,因此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在科研能力建设方面也应放宽眼界,吸取各种优秀文化的精华,让广西的教育科研事业走出大山,放眼世界 。【注:本文系 2012 年度广西 教师教育 立 项 课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与 发展研究 ” (项目 编号: 2012JS049) 的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一个童话般的城堡、 变成一个汽车的世界、仿佛一个动物的天堂。 这些设计都极具特色和创意,迎合了幼儿的幻想需求。 幼儿园环境布置要干净整洁,色彩协调, 还要充满趣味, 随时随处能调动幼儿的好奇心, 并能吸引 他们主动去感受、 探究。 其次, 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的暗示要具有满足幼儿认识活动建立在行动基础之上, 通过主动地摆弄、 操作具体实物进行学习的特点。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在创设的主题活动环境中尽量满足幼儿内心的渴望,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在这样的环境里渗透“语言”“数学”“社会” 等多项内容的教学。 再次, 幼儿园小区域活动环境要能增强幼儿的学习热情。 比如有的幼儿园在校园某处开辟一个小区域环境“与长颈鹿比高”, 要求小朋友们早上进入校园时都要和长颈鹿比高。 这种设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每天都能听到幼儿们高兴的声音“我又长高了, 哈哈”“我比你长得高哦”, 甚至有小朋友跑到教师面前兴奋地说自 己都高过长颈鹿了。 这一小区域环境创设的效果非常明显, 既让幼儿学习了数学知识, 又让幼儿每天都保持愉快的心情。环境暗示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有助于幼儿成长和学习的良好条件,发掘环境资源优势,探寻环境创设的独特方法, 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借助榜样暗示, 拓展幼儿的学习 途径幼儿喜欢模仿, 通过对他人的观察、 模仿, 幼儿能习得知识, 掌握经验, 形成习惯。 榜样暗示能很好地顺应幼儿这一学习特征。 儿童从幼儿园小班开始认同与接纳同伴和教师, 到中班已 经能自 动结伴交友,大班形成固定的同伴群,会选择自 己喜欢的玩伴。 教师和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无形中会影响幼儿的行为及表现。教师在幼儿心目 中的地位是不可侵犯的, 幼儿表现出极强的亲师性, 使得他们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尤为关注, 并在潜意识中暗自 模仿。 所以,教师要树立一定的行为榜样, 同时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 使幼儿有意或无意地模仿, 从而形成自 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同伴的榜样暗示是指将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幼儿的相互模仿获得。 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会进行比较和学习, 当他们发现有小朋友的行为获得奖励或得到老师赞扬时, 幼儿就会模仿。 通过榜样暗示可以使期望的良好行为在幼儿身上得到强化, 反复出现。总之, 幼儿园 阶段儿童的教学需要多样化的环境、 趣味性的方式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暗示手段, 通过含而不露的暗示艺术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才能让他们自 觉自 愿地学习, 将学习看作轻松的事情,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注: 本文系 南 京 师 范大学 泰州 学 院院级课题“教学暗示艺术的行动研究” (编号: Q201211)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 学院, 江苏 泰州 ,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