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猛
【摘 要】 当 前,我国 书法基础教育正在有序开展, 同 时也面临着多 种问题和危机。 基础书法教育是直接影响国民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又是构成民族文化命脉与 国 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当下基础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 文章主要围绕基础书法教育师资合理配置这一问题展开谈论。
【关键词】 书法教育 基础书法教育 书法教育师资
在我国书法基础教育面临的众多问题中, 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是保障书法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教师队伍, 是能否成功有效地开展书法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 而综观当下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的配置, 存在着诸如书法教师职位紧缩甚至空缺, 部分在岗书法教师 (多数为其他专业教师代为任课) 专业技能不能胜任教学的要求等问题。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 自上而下地推动基础书法教育的发展, 应突出教育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书法基础教育的必要性, 摒弃“主科” 与“副科” 的观念, 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 从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重视书法教育。 针对部分中小学书法教师职位紧缩或空缺的问题,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基础教育阶段适当增加书法教师的岗位数量。2007 年, 广东省教育厅向各市教育局下发 《关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 , 要求全省各中小学把书法课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表中, 在全国率先施行中小学书法教育, 起到了表率作用,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许。 江苏、 吉林、 重庆等省市也积极响应, 根据各自 现有的资源和不同的现状, 拓展多种渠道, 努力地将基础书法教育事业向前推进。 我们从中看到了基础书法教育成功展开的胜利曙光。但是, 在这“胜利的曙光” 中, 我们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笔者收集了近几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公布的中小学教师岗 位招考简章,结果让笔者大失所望,在众多教师岗位招聘中几乎没有发现“书法教师” 职位。 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当前全国大部分中小学 (不具备开展基础书法教育条件的地区除外) 书法教师职位紧缩或者空缺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 改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主管部门贯彻和执行书法基础教育的决心和态度。 如若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书法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将有志于从事基础书法教育的工作者拒之千里, 不能为其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就算有再多的有志之士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振兴基础书法教育的口 号也只能是句空话,喊喊而已。
二、 招收书法专业毕业人才, 充实基础书法教育师资队伍, 改善书法教师结构改革开放以 来, 随着我国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高等书法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完成了从专科、 本科、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博士后及外国留学生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 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专业化、 系统化和学术化的道路。书法虽在文化史和艺术史上拥有悠久的历史, 但作为一门学科, 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教育体系的构建,才刚刚起步。 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兴学科, 还面临着诸如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 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等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 笔者根据 2011 年、2012 年各高等学校公布的艺术类招生简章, 统计了高等学校本科和专科学历书法专业 (书法方向) 的招生情况, 借此窥探我国高等学校书法专业 (方向) 的办学规模。 2011 年我国 高等学校共招收书法专业学生1927 人, 2012 年共招生 2276 人, 2012 年新增招收书法专业本科高等学校 7 所, 表明我国高等学校书法专业 (以本科学历为主) 已经形成了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扩大, 并且以东部地区高等学校为主要办学主力的现状。 高等学校书法专业的快速发展, 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书法教育工作者, 但这些高等学校书法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笔者 2009 年毕业于山东省某高等学校书法教育本科专业, 在全班 45 名同学中, 仅有少数几人在毕业后继续从事书法教育工作 (多数任职于社会中书法教育培训机构), 其他同学迫于就业压力有的继续考研, 有的干脆放弃自 己的专业, 寻找其他方面的工作。 笔者认为,在当前国家决心开展基础书法教育的环境下, 出现这种“对口 专业” 人才流失的问题, 对基础书法教育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也是我国基础书法教育在师资力量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一种表现。笔者参阅了大量有关基础书法教育的文章, 大多数认为我国开展基础书法教育在师资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书法教师奇缺, 但是笔者认为当前基础书法教育最严重的问题不在于这种“供求” 之间的矛盾,而是在于现有师资资源的闲置或浪费。 如果教育部门能聘用现有书法专业毕业生从事基础书法教学活动,既能解决当前基础书法教育的师资配置问题, 又能解决这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诚然,高等学校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当下基础书法教育师资配置之间出现矛盾是由 多种因素造成的, 既有教育主管部门在就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的不妥,也和毕业生主观就业观念的偏颇有关。 教育主管部门在应试教育驱之不散的阴影下, 对开展书法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顾虑, 不能从根本上为开展基础书法教育提供政策上的保证, 尤其表现在对书法教学在教师岗位配置上的紧缩或者完全的忽视。 相比于中小学校园内书法教育的冷清,社会上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书法培训班却生意火爆。 社会上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对书法教师的需求, 确实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的职位, 缓解了一部分书法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社会培训机构和学校教育的本质区别。 社会培训机构多以盈利为目 的, 为承担得起费用的少数家庭学员 提供服务, 而对家庭情况一般的孩子来说,根本没有机会接受这种培训。 这难道不是一种有失教育公平的表现吗? 对我国数量庞大的适龄儿童人口 来说,学校教育才是基础教育最主要的阵地,书法教育也不例外。三、 动员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及社会书法名家,为基础书法教育事业贡献力量20 世纪 80 年代掀起的“书法热潮”, 使全国各级书法协会和各类书法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并招募接纳为数众多的会员, 各类书法协会、 团体的规模不断扩大, 一些组织在“书法圈” 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 因为书法这一艺术形式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使用汉字作为载体, 所以它在中国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 重庆市为例, 据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网 站公布的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截至 2008 年 4 月 其会员人数为 763 人, 若将最近几年新加入的会员统计其中, 总人数应在 900 人左右。 如此看来,全国各地各级书法家协会已然有了一支庞大的书法队伍, 这为基础书法教育师资提供了雄厚的后备资源。当然, 能够加入书法家协会并不代表能够胜任基础书法教学的要求。 笔者认为, 能够胜任基础书法教学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 应掌握足够的书法专业知识, 包括书法史 (字体、 书体演变史,书法理论史, 风格嬗变史, 技法发展演变史) 、 篆刻学和书法创作及对书写工具的认识和掌握, 这是正确把握书法艺术及其创作的思维系统的物质前提。 其次,应掌握心理学、 教育学及教学法等知识和技能, 这是成功的书法教学必备的教育科学基础。 再次, 应掌握与书法相关的学科知识, 如文学、 美术、 哲学等, 这些相关学科的掌握程度影响着书法教师的教学, 也影响着书法教师的人品和书品。 相比于有些中小学校书法教学由其他学科教师而且是不能胜任书法教学要求的教师代为执教的做法, 选拔聘用满足以上必备要求的优秀书法家到中小学传授书法的方法更为妥当。
综上所述,基础书法教育师资的合理配置是基础书法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步骤。 实现基础书法教育师资的合理配置, 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基础书法教育师资配置上做出科学决策, 在书法教师的岗位设置上科学规划, 同时还需要广大的书法专业团体和个人积极为基础书法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