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理念让广大教师明白,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笔者发现抓住“一个中心、两个环节、三种技能”,就能让小学生自觉学习语文。 1.一个中心—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合作”二字,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和谐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建立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要以鼓励的微笑、温和的教态、高度的热情、亲切的语调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课堂气氛就会宽松和谐。 (2)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想学生与自己合作,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自己一个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及时改进教学。教师要用自己的“乐”引发学生的“乐”,以实现课堂中师生思维活跃、其乐融融的效果。 2.两个环节—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l)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课堂上利用“开课激、学中渗、总结留”的多层次激趣教学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利用开课激趣。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石榴》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课文可采用“抒情描述法”,对《在大海中永生》等写景抒情课文可采用“音像渲染”法开头。另外如“猜谜激趣法”“故事导人法”“悬念设置法”“实物观察法”等也是有效的开头方法。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因为只重开讲激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兴趣贯穿在整个课堂中。例如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具体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用声情并茂的叙述、扣人心弦的朗读来感染学生……只有引发学生兴趣,才能使小学生乐学、好学、主动地学。 (2)第二个环节,鼓励质疑。“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通常要经过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倡鼓励质疑阶段。在开始的时候,学生旷提问虽然有些“杂而乱”,但是我都给予表扬、修改私指导,让学生知道提问是爱学习、肯动脑的表现。第二阶段,引导质疑阶段。为了使学生不仅敢于提问而且善于提问,我特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几“据题寻因”“据题寻依”等方法从题目上发问,几“比较优劣”“提示矛盾”等方法从字、词、句上发问,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性、鉴赏性的问题来。 3.三种技能—文言文、阅读、写作的学习技能 我们培养的学生终究要离开教师走向社会,他介_在未来的竞争中需要有自学能力,才能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极为重要。 (1)文言文的学习技能。古诗文语言凝练,词义、句法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记诵时往往需要投人很多时间,但是收效并不佳。为此,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有“画画记忆法”,例如学习《床前明月光》时,根据诗情指导学生想象画意;“关键词语记忆法”,例如学习《陋室铭》时,指导学生从统领全文的“德馨”人手。此外还有“文脉记忆法”“互译记忆法”“特征记忆法”等,都是学习小学古诗文的好方法。 C2)阅读的学习技能。阅读教学中,尤其能体现出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针对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巨文体,教给学生记叙文、诗词、说明文等不同文体旷文章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记叙文怎样分段、怎样理解句子、怎样总结中心等,说明文怎样找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3)写作的学习技能。在写作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简单实用的写作方法,例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等。鼓励小学生写日记,因为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总之,只有放开“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其在阅读综合实践中主动求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使其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