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年级学生青春期教育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与经济体制深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农村六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监护人多受传统伦理纲常的束缚,不重视学生青春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青春期性知识,导致农村学生青春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以农村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群体,对其青春期教育存在的现实性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基于现存问题的解决策略。
、农村六年级学生青春期基本认知
青春期指的是个体由童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阶段,其年龄在10一20岁之间,这个阶段的特征表现主要集中于性生理与性心理的发育并渐趋于成熟。六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均存在着突变性。生理上,六年级学生逐渐表现出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心理上,其对性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兴趣,对异性的内在关注倾向增加,容易被异性所吸引。 开展青春期教育,即以青春阶段的少年实际存在的心理特征与生理特征为依据,具体包括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与性审美等整体性的教育,培养并树立学生健康正确的性心理与性观念,引导其构建自我概念,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为健全人格的实现提供基础。然而在农村,人们思想比较保守,很少甚至不会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本文以农村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青春期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以农村六年级学生为对象的青春期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农村六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区域内多所学校的340名农村六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相关问题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访谈,调查学生对开展青春期教育问题的认识。调查问卷设计采取自编式,问卷不要求填写姓名,且承诺对其问卷内容保密,问卷问题设计围绕学生对青春期的教育态度、性知识、性观念、获取性知识途径与青春期教育情况等展开。问卷共发放340份,回收340份,有效率为100%。春期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多采取学生自学方式为主,或直接回避不进行讲解,或讲解模糊。在研究中发现,农村学生中留守学生的比例较高,相当部分学生的父母不在其身边,监护人多受传统道德与伦理的束缚,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相关的青春期教育。农村留守学生在进入到青春期时缺乏相关的引导,多表现出迷惑,陷入一种尴尬的状态,致使其青春期心理无法获得有效的健康发展。开展青春期教育,应在保障学生掌握相关青春期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爱情、家庭与婚姻的义务感,和谐交往。 三、农村六年级学生青春期教育现存问题的认知 农村六年级学生青春期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第一,课程安排不合理。在农村六年级教学中,多将基础教育视为升学教育,片而追求升学率,且课程安排上,涉及青春期教育的课程较少,学校与教师均缺乏对青春期教育相关内容的重视,多让学生自行安排时间进行认知。第二,教学观念滞后。农村长期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其传统伦理约束性较强,在开展性教育上,在认知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农村家长多认为不必进行性教育,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自然就会知道,甚至认为进行性教育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性刺激,其获得一定性知识后会导致青少年出现一定的性犯罪倾向,认为不懂才是最保险的。然而学生在通过多种途径获得青春期教育知识的过程中,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受一些错误与不健康的知识影响。第三,缺乏专业师资。当前,在农村学校教学中,缺乏专业的青春期教育教师,相关学科教师对学生青春期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特征难以有效把握,无法确保青春期教育工作安排的系统性与全而性,其青春期教育效果难以有效实现。此外,在教学安排中,缺乏与之相配的教材,为顺利开展青春期教育带来了现实困难。 四、农村六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现存问题的突破性路径研究 ()开展青春期教育的现实性意义认知 农村六年级学生,其年龄己进入到青春期,伴随着性发育出现了较多的生理现象,例如青春期男学生出现遗精,青春期女学生出现月经初潮,其性意识逐渐觉醒,出现了性冲动,要是不好好对其进行青春期教育,该阶段的学生就无法正确对待其存在的性生理问题与心理问题,难以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可能会引发性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对农村六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其存在的现实性意义如下:第一,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在农村六年级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青春期课程的重视与安排,导致学生所具备的相关青春期知识十分医乏。学生第二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受社会及网络等不良信息的影响,其对异性存在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如不能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性知识,则可能会致使其尝试性偷窥或性游戏,一味禁锢只能增加其对性的神秘感与内在好奇心,只有积极进行引导教育,方可消除其对性所存在的神秘感。只有准确认识到相关青春期知识,学生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第二,有利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预防青春期疾病。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加上其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快,会特别关注自身的变化,对他人评价十分敏感与在意,随着其生理成熟加上对异性的好感,难免会出现手淫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引导,纠正其不良习惯。第三,有助于培养并树立良好的性道德。在网络社会及文化大幅普及的状态下,大量信息泛滥,影响学生纯洁的心理,加强青春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与分辨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 C})开展青春期教育的现实性策略 1.三位一体,综合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作用 农村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很深,人们往往认为性是肮脏的,无法言谈的,很少会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且随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加,父母并没有承担起相关教育义务,大部分青春期教育由学校来承担。为提高青春期教育效果,应坚持三位一体,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必要补充,社会教育发挥导向作用,多层次全而地向青少年传授性知识,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只有综合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的综合影响力,在各个层而对学生的青春期发展进行影响与引导,三者有机整合,方能达到青春期教育的效果。 2.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结合青春期教育 自我教育,即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对接受教育的内容进行自觉选择与控制,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性与自我计划性。学生能够自我确定教育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计划与自我调节,做出自我评价及相关总结。农村六年级学生的父母大部分外出务工,与孩子见而的机会本来就少,而进行家庭教育就更少了,在一些地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基本不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方而的沟通,无法解决其内在的困惑。将自我教育与青春期教育相结合,其现实意义重大,能够有效弥补个体之间存在的性教育差异,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加强学校领导重视,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在农村六年级教学中,学校领导层大都过于重视升学率,对于性教育或相关青春期教育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无法给与理解与有效支持。在农村六年级开展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应将领导层思想工作作为首位,让其足够重视并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此外,还应综合考虑六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与学校实际相符合的教材。发挥社会导向作用,通过社会大环境的科学普及与教育,开展性道德教育,积极消除认知与偏见,为开展农村六年级学生}h}教育提供必要的大环境依托。 综上所述,虽然青春期教育问题引起了较大关注,但从整体而言,当前所开展的青春期教育活动效果欠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存在的青春期问题更多。本文以农村六年级学生为例,积极探讨了其存在的青春期教育现实问题,分析开展青春期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具体措施,希望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青少年青春期发展的健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