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男女生性别差异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合分析,发现男女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小组合作学习中男女生的分配比例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客观地对待男女生性别差异,教学时应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与男女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关系。该研究为深层次探讨合作学习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导。
课堂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对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并在部分学校试点应用。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己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是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并没有专门的人员对此调查研究。在我国教育界要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能够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课程改革提出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当代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课堂合作学习己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所认可并应用,它己经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时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也是现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常用方法。无论在理论依据上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可以发现合作学习的内在意义和巨大价值。中高年级的100名学生为主,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同时也包括对这四所学校的教师的访谈。调查方式为调查问卷法,辅之以访谈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调查问卷主要从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男女生人数比例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及怎样达到最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而来设计。问卷共两份,为小学在校男生卷和女生卷。这次一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0份,分别是男生50份,女生50份。访谈法主要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及内心的直观感受,并适当进行原因分析。个案法主要针对班级中的“少数群体”,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有效分析。经验总结法是对教师己有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并且符合客观事实的方法和依据。、调查目的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效率,应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和教师的科学正确理解出发,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差异,有效地组织教学,从而促进师生更好地发展,实现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本文对影响合作学习的维度之一,也是常常被忽视的因素—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因素做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一线的教师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调查对象、方法与思路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以江苏省泰州市四所中心小学 通过对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性别差异调查,结合相关问卷的统计分析,研究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 1.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 无论是男生问卷还是女生问卷都涉及对合作学习的感受及所在学校班级开展情况的调查。学校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班级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而合作学习的开展是本次研究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基础,因此需要从多角度考虑。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经常开展合作学习的班级占70%以上,在小学中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应用比例还是很高的。小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热情度、积极性也是很高的。 大部分的男生、女生都认为合作学习对自己有帮助。但是调查发现,男女生喜欢合作学习的科目明显不同,男生更偏向在数学科目上合作,女生更偏向在语文科目上合作,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不同科目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便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发挥出男女生性别差异的优势。 2.合作学习中男女生不同的表现 调查发现,在合作学习交流环节,有18%的女生更喜欢听同性发言,10%的男生更喜欢听同性发言;而在合作学习环节中,80%的男生愿意帮助异性,70%的女生也愿意帮助异性,男生的心理开放程度略高于女生。 在合作学习交流中,绝大多数人能够做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见解,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调查的50名男生中,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有40人,占整体的80%;在调查的50名女生中,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有37人,占74%,且不发表意见的女生总数要比男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