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6期目录
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影响的语用学研究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对话失衡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是教师对儿童立场的忽视,是对自我角色的误判,是对揣摩交流的失当。创设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遵循语用学合作原则,使教学话语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影响的语用学研究

 

【摘要」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呈现形式,对话失衡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是教师对儿童立场的忽视,是对自我角色的误判,是对揣摩交流的失当。创设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遵循语用学合作原则,使教学话语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语用学视野下师生课堂对话的研究,关注使用和理解中的教学语言,是师生思维碰撞、智慧互动的外显表征,可以理解为教与学的特定语境中师生特定话语的使用行为。师生对话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教师对课堂教学话语的使用,必须以符合教学语境的需要,达到以言行事、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教学为目的。、师生课堂教学对话的现状    理想的课堂对话,师生作为语用活动的双方,互为表达主体、接受主体,彼此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然而当下课堂两种极端令人堪忧:一是教师话语霸权,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二是课堂成为个别学生随意发挥的舞台,教师放任不加点拨。无论哪种情况,师生都处于失衡对立状态之中,不可能建立平衡互动的交流关系。作为话语权异化的表现,它们掩盖了师生集体失语的真实状况。    为了使课堂交流有序、扎实、高效地进行,教师要努力找寻“听学生说”和“说给学生听”之间的平衡,以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的特殊身份,牵引教学对话的顺利实施,引领学生在其间穿行生成。二、探寻师生课堂对话失衡的根源    重建课堂师生话语权,实现师生个性话语权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统一、共享,必须重新审视师生课堂对话现状。    1.教师对儿童立场的忽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行为基于多种文化立场,最重要却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儿童文化立场。教师必须尊重儿童奇妙而独特的世界观,关注儿童自身的发现、思考、判断,才能在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自然活泼地发展成长。    课例实录《蜗牛的奖杯》:    :看到蜗牛再也飞不到天上,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1:你不要不开心了……    (打断):请说完整的话,谁不开心了?    1:蜗牛不要不开心了。    2:蜗牛,不要太难过,背着壳是累,不过下雨的时候,你就不用着急了。    3:地上的生活也很好,有小青蛙、蛆洲,它们会跟你一起玩,你会开心的。    4:蜗牛,我会发明一种机器,帮你把壳拿下来的。    5:我还要把翅膀还给你,你可以重新飞起来的,这样你就不用害怕了。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不过蜗牛还是很难过,当初如果它不是那么骄傲,今天就不会背上这个沉重的外壳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无人应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取得成功的时候,要谦虚,不能骄傲。    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表达更为直接、感性、异想天开、美好、善良。他们觉得蜗牛负壳爬行很辛苦,失去飞行能力很可怜,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去帮助蜗牛。而教师违背儿童文化立场,期待学生以成人的眼光去指责、去总结,势必会打消学生原本积极的表达欲求。师生话语交流应该是平等自由的演绎,学生表达不必揣摩教师的预设答案,不必顾虑批评指责,不必压抑情感而畅快释放。    2.教师对自我角色的误判    学生对课堂交流有自己的判断,或许他们会一时被现象迷惑,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进行思考探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给出意见,可以旁观学生辩论,以免越姐代l    课例实录《水》1:    学生朗读“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一句。    一位学生把“去吃来自天空的水”中的“天空”读成“天堂”,其他学生哄堂大笑。于是,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答:“他读错了,不是‘天堂’,而是‘天空’。”教师回答:“没有关系,改过来就行了。读书要看清字再读。”教师又叫错读的那个学生再读,这次学生小心翼翼,没有读错。    这样的处理是最合适、最有效的吗?不尽然。案例中教师的追问是及时纠错,但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审视,教师使用的话语内容会使学生探寻大家发笑的原因,无益于学习层而思维活动的深度发展。这个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学生,教师不必过早表态。课堂交流的有效,要求教师对“话题的指引”必须具备基于教学的语用意义。    3.教师对揣摩交流的失当    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话语必须留有自己的痕迹,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教学话语应有别于一般交际意图的话语交流,是为教学目的达成而选择的话语。    上述《水》的案例,教师的追问可作如下修改。    一是指向对错读学生的追问。“大家是善意的提醒,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待学生改正之后再追问:“一般错读都是有原因的,有些错读还是‘有意义’的,因为朗读者往往有自己的特殊理解。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样处理的目的是,首先化解学生的尴尬,同时以“有意义的错读”提供一个交流的契机。    二是指向集体追问。“错读可能是‘有意义’的。他把‘天空’错读成‘天堂’,你怎么看?’’基于本课己有教学及相关资料交流,多数学生可以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谈谈这个“美丽错误”的合理情由。    课例实录《水》2:    :错读可能是“有意义”的。他把“天空”错读成“天堂”,你怎么看?    1:这个地方实在太缺水,所以他一定觉得这水好比是来自天堂的礼物。    2:这水是来自天空的,但是在他心中,这水就像是来自天堂那样的珍贵。    3:用眼睛看,这水是来自天空,但是在心中,这水来自精神的天堂。    4:(错读的学生激动心我真的觉得,这里的人取水实在是太辛苦了!下一场雨,在他们看来就像是天帝对他们的同情,这水真的就是从天堂来的呀!    这里的交流最终指向的都是有语用意义的教学交流。属于自己的话语,不会凭空产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能够灵活理解别人的话语,同时使别人理解你的话语;活用语言营造出适合师生、生生话语交流的情境场;悉心唤醒学生的言语储备,激发学习动机,并外化为争先恐后的对话行为。三、遵循师生对话语用合作的优势    课堂对话,教师应积极调控,通过教学话语帮助学生享受参与对话的愉悦感,产生后续话语行为的动力。语用学认为,语用双方交际活动得以开展,合作原则的遵循无可替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交流指向,更需要关注合作的原则。    1.质的原则:倾听内心的呼喊,接受学生的真情    质的原则是要求说话人的话是真实的,至少他本人认为是真实的。课例《蜗牛的奖杯》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心声与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质的差别。帮助蜗牛,首先是安慰蜗牛,劝说“不要太难过”,换个角度思考,“下雨的时候,你就不用着急了”,或者‘她上的生活也很好,有小青蛙、蛆妇,它们会跟你一起玩”,这是依照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蜗牛的安慰。而“把壳拿下来”“把翅膀还给你”,学生认为这是在表达对窝牛的尊重与友好。    而对学生最诚挚的表达,教师要多一些人文的关怀,而非全盘否定;多一些理性的剖析,而非冰冷的苛求;多一些诚恳的接受,而非置若周闻地追问。当双方的语用意义发生质的冲突时,学生话语中的语用意义是可贵的资源,应当善用。    2.量的原则:传达信息的量衡,持守对话的底线    量的原则是要求说话人提供给听者的信息量既足够又不超出。《蜗牛的奖杯》中教师要求“请说完整的话,谁不开心了?’’明显违背了此原则。学生1的“你”明显是指“蜗牛”,语用意义十分清晰。教师的打断,不是对原初问题的补充,而是给予不利于交流的多余信息,打乱了学生表达的连畅性,以致学生续接答话时忘却了原初的意向。教师提到“谁不开心了?’’对后四位学生解读原问题“想对蜗牛说什么”有一定误导作用。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