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的策略
当前的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及合作意识、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着小学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对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推动小学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的现实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根本性目的在于推动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充分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新型的学习认知理念,其学习模式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改变了以知识目标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其现实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及能力构成进行完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及能力构成存在着积极的发展作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出课堂及学校区域限制,将课堂所获得的知识及认知与实际进行联系,发挥独立性与自主性,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或主题,通过资料查找、方案设计、实践检验、探究与修正等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并将知识进行应用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深度获得拓展,其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二,拓展知识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体现了多门科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在探究性学习中对其各科知识面进行扩展,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水质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引导学生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以及基础计算机知识相联系,综合应用多种知识,实现探究性学习目的。此外,探究性学习在应用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体悟,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发挥保障作用。
2.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的具体策略 探究性学习其本质上属于一项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并发挥自主精神,通过自主性内在驱动,以探究性方式去认知和把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与感悟,培养自我创新思维。在践行探究性学习模式时,需要采取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 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践行探究性学习价值,要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单一性的单方向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与沟通,拉近师生距离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提高教学艺术性,改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方式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结构,改变单纯知识点教学的方式,将学生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发挥学生内在学习的驱动性,引导其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之中。例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人体奥秘》的教学中,教师对人体的主要器官’与器官’的功能进行基础性介绍,并给出人体的器官’如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等,并认为这些器官’的重要性是一样的。针对这种结论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这时有的学生会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嘴巴是最重要的器官’,因为嘴巴可以呼吸、可以吃饭;有的学生认为人没有了眼睛还可以生存,没有了嘴巴与鼻子,则不能生存,认为嘴巴和鼻子是最重要的。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提出自主性见解,打破认知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存在于课程中的每个细节与细微的问题中,在每个问题中均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之中,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目标及价值的关键。 ②实现自主性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属于现阶段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习惯,结合课程与实际,获取相关知识。例如在教学《轮子与车》时,为了让小学生对汽车有更为直观的认知,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门口对路上的车辆进行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有学生提出汽车具体有哪些类型?汽车与轮子之间有着什么关系?汽车尾气对人体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提出更多问题,并询问学生,想要解答这些问题,了解其现象,具体应采取什么方法。山此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带着疑问进行调查,或查找相关资料,在这种兴趣及疑问导向的作用下,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在探究与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