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6期目录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三个方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三个方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驱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究、创新和追求。对于初中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要求学习、喜欢学习和坚持学习。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喜爱,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许多调查材料表明,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部分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做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教学的内容,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学生感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心理自由。因此,只有激活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问:“文章从哪几个方而描写济南冬天的美?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的?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山这段时用了什么顺序?”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教与学的双边性,即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一。   

3.培养求异思维,将自主学习能力落到实处    求异思维,即根据己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而寻求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求异思维,只有这样训练,学生才能不再是被动消极的“听客”,而成为求知的“主人”,学生的应变素质、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到实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手法的学习方法,称作“立体思维法”。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所着眼的不是点、线、而,而是多维的思维空间。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可拿这篇课文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共性是借景抒情,但在如何描写景物特点上是有区别的。《春;》所表现的是不同事物(小草、花、风、雨、为在同一条件<}乃下的各自特点,而《济南的冬天》所表现的是同一事物(济南的冬乃不同角度(上、下、整伽的特点。前者是多方而的写,后者是多角度的写。这样比同求异,让学生了解作家的不同风格,学会找出同类型不同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从而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全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开拓思维的空间,对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让他们摆脱依赖课本、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能真正地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获得乐趣。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