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6期目录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语言传递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众所周知,授课语言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桥梁,关系着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将语言运用停留在能够驾驭的层而上,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语言发挥最大的成效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作为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语言要求更加严格,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来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用具体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体现其抽象性,呈现出数学思维的层次感和魅力。笔者结合所积累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此探讨怎样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语言充满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语言传递

 

众所周知,授课语言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桥梁,关系着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将语言运用停留在能够驾驭的层而上,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语言发挥最大的成效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作为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语言要求更加严格,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来体现数学的科学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用具体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体现其抽象性,呈现出数学思维的层次感和魅力。笔者结合所积累的实践教学经验,在此探讨怎样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语言充满艺术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语言严谨,逻辑先行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将授课语言的逻辑性放在首要位置。作为数学教师,严谨、准确、有条理是这门课程对我们基本的要求,很多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和习题的练习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马虎的状况,例如漏掉符号、看错条件、混淆概念、算错答案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授课语言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毕竟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讲授是学生最主要的知识来源。教学语言的严谨可将逻辑思维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而对于课堂表述语言的简洁性,更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相交》这一课时,教师往往会因为思维习惯将平行线定义为“在同一个平而内的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重合”,如果在教学中未向学生交待“同一平而”的限定条件,则这一概念也就缺乏了严谨性和完整性,教学语言也就失败了。再如在教学直径和半径的定义时,要指出是“线段”而非“直线”,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区别。我们应该将这些容易忽略的细节重视起来,用严谨的逻辑让学生构建同样严谨的思维体系,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简洁,也是考查其逻辑思维是否严密的重要一而,例如“分母大于分子,这样的分数称之为‘真分数”,,“互质数的公约数只有1",等等,简单并且正确地表述,有利于课堂授课效率的提升。   

2.语言生动,乐趣至上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调节课堂氛围,这时教学语言的运用便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调节工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所在,并且能够掌握挖掘这种“乐趣”的技巧与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幽默形象的数学教学语言并不是拘泥于书而化用语,而是基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的语言艺术技巧,使数学课堂教学告别枯燥的灌输式教育,积极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这种方式体现了“趣”与“学”的融合。    在向学生进行《圆柱与圆锥》一课的作业讲评时,一个学生在计算圆锥体积的时候,总是忘了乘以三分之一。对于他的这种错误,我没有采取传统的警告形式,而是通过一个幽默的故事解决这个问题。我将那位学生叫起来,对他说:“你和我去很大的沙漠里而探险,后来我们没有水了。在找水过程中突然发现前而有个水缸,里而装满了水,旁边还有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两个器皿。我想,反正这两个器皿体积一样,我就用圆柱而你就用圆锥装水。”刚说到这,那个学生就有意见了:“老师,圆柱明显比圆锥的体积要大,装的水怎么可能一样多呢?”我装作不以为然地说:“老师是按照你在作业中列出的公式计算的,在同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体积相等。”全班学生听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那个学生也笑着低下了头,在以后的课堂训练中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由此可见,用幽默的语言授课可以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3.语言高效,探究启发    数学教学,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构建更加健全的数学思维。随着启发式教学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己从传播者向引导者转化,相应地教学语言也较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启发性的语言运用可以涉及联想、推理、类比等很多方而,通过启发性提问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思维,启发教学是教会学生数学思维方法,怎样理解知识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课,上课伊始,我就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用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装水,哪个装得多?它们装的水的体积之间有没有关系?”经过学生一番激烈的讨论,渐渐有学生举起手来,一个学生说:“圆柱的体积大,它是圆锥的三倍。”我请另一位学生给予评价:“你认为是这样的吗?你发现什么规律?”这位学生表示在体积方而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觉得体积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三倍,可能会因为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之后我利用教具装水,当我第三次将同底等高的圆锥里的水倒向圆柱时,又一次问大家:“在这个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启发}h}的诱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思考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且掌握的牢固程度远比传统的讲授要高很多。启发性语言有很多种形式,不仅仅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要努力发挥启发性语言的作用,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4.语言温暖,激励为主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毕竟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很多错误属于理解错误范畴,需要我们以包容理解的心态进行耐心的引导。但是很多教师采取的往往是惩罚性措施,而不是充满积极意味的鼓励。对于小学生来说,鼓励是最容易接受的诱导方式,由于鼓励的话可以让学生感到愉J悦、轻松或者说是充满斗志,这样的话就给了学生自我修正的动力,为学生改正错误提供了可能。所以,教学语言的激励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语言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温暖的氛围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有一次我对一个学困生提出了几个简单的小问题,但是其中很多概念、性质他掌握得不好,导致很多十分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作为教师,此时我更多的是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继续解答问题的信心:“静下心来,再仔细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小问题。你己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期待明天你的表现!”通过语言上的鼓励让学生在自信中找到向前继续迈进的动力。    总之,数学的课堂教学语言是综合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特别是在认识到数学教学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后,更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践也进一步证明,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授课语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的听课效率,教学成果也会更加明显。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角色的转变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授课语言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适应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努力优化自身的授课技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会在教学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昨者单位:如东县宾山小学,江苏如东,226400)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