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
[ 摘 要]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的社会活动, 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该充分重视舞蹈教育, 建立起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教育体系, 使舞蹈教育在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 关键词] 舞蹈教育;素质教育;中小学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 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行为主要表现手段,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 鲜明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舞蹈通过美化了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激起人们的美感, 引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
舞蹈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道德水准,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能起到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提高了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首先, 通过舞蹈教育能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其次,通过舞蹈训练能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自信心。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但是不能不承认, 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 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学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又为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发育提供生动、广泛的舞台,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中小学校中开设舞蹈课程必将会全方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 中小学校学校开设舞蹈课程,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 而是把它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 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那么, 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呢?
首先, 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被学生理解的舞蹈作品。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 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的美、有队形的美、有服装的美、有歌词的美等等。可_______以说, 舞蹈美包括了音乐美、美术美、文学美。因而我们要组织一些舞蹈欣赏的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的美。比如电视中的少儿舞蹈或成人的经典舞蹈都可以让学生欣赏, 看一看舞蹈有哪些动作;学一学你认为美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道具美在哪里;说一说对舞蹈音乐的感觉。久而久之, 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
其次, 在教育活动开始时, 可以用形象性的语言、图片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该舞蹈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 然后再教舞蹈,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喜欢学习, 更重要的是易于使学生感觉舞蹈动作的美, 并表现、创造这种美。受心理发展特点影响, 学生对美的感受总是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等活动方式表达出来, 带有行动性的特点。比如听一首欢快的乐曲, 学生总会随着节奏动起来。从这一点来看, 舞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审美活动。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最后,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于乐, 始终贯穿于音乐、舞蹈、美术课的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发展人的想象力, 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 培养人注意力集中, 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和端庄的仪表、仪态。
舞蹈是一门艺术,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 它不仅是舞蹈专业工作者的事业和追求, 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当前, 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 也在于用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教育青少年, 达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目的。今后随着我国人民素质的提高, 对艺术美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理解, 舞蹈教育必将会进一步受到重视, 而中小学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其意义也会更加深远。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
[ 摘 要]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的社会活动, 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该充分重视舞蹈教育, 建立起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教育体系, 使舞蹈教育在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 关键词] 舞蹈教育;素质教育;中小学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 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行为主要表现手段,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 鲜明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舞蹈通过美化了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激起人们的美感, 引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
舞蹈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道德水准,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能起到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提高了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首先, 通过舞蹈教育能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其次,通过舞蹈训练能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自信心。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但是不能不承认, 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 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学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又为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发育提供生动、广泛的舞台,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中小学校中开设舞蹈课程必将会全方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 中小学校学校开设舞蹈课程,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 而是把它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 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那么, 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呢?
首先, 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被学生理解的舞蹈作品。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 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的美、有队形的美、有服装的美、有歌词的美等等。可_______以说, 舞蹈美包括了音乐美、美术美、文学美。因而我们要组织一些舞蹈欣赏的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的美。比如电视中的少儿舞蹈或成人的经典舞蹈都可以让学生欣赏, 看一看舞蹈有哪些动作;学一学你认为美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道具美在哪里;说一说对舞蹈音乐的感觉。久而久之, 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
其次, 在教育活动开始时, 可以用形象性的语言、图片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该舞蹈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 然后再教舞蹈,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喜欢学习, 更重要的是易于使学生感觉舞蹈动作的美, 并表现、创造这种美。受心理发展特点影响, 学生对美的感受总是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等活动方式表达出来, 带有行动性的特点。比如听一首欢快的乐曲, 学生总会随着节奏动起来。从这一点来看, 舞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审美活动。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最后,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于乐, 始终贯穿于音乐、舞蹈、美术课的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发展人的想象力, 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 培养人注意力集中, 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和端庄的仪表、仪态。
舞蹈是一门艺术,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 它不仅是舞蹈专业工作者的事业和追求, 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当前, 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 也在于用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教育青少年, 达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目的。今后随着我国人民素质的提高, 对艺术美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理解, 舞蹈教育必将会进一步受到重视, 而中小学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其意义也会更加深远。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
[ 摘 要]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的社会活动, 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该充分重视舞蹈教育, 建立起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教育体系, 使舞蹈教育在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 关键词] 舞蹈教育;素质教育;中小学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 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行为主要表现手段,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 鲜明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舞蹈通过美化了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激起人们的美感, 引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
舞蹈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道德水准,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能起到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提高了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首先, 通过舞蹈教育能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其次,通过舞蹈训练能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自信心。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但是不能不承认, 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 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学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又为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发育提供生动、广泛的舞台,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中小学校中开设舞蹈课程必将会全方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 中小学校学校开设舞蹈课程,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 而是把它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 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那么, 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呢?
首先, 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被学生理解的舞蹈作品。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 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的美、有队形的美、有服装的美、有歌词的美等等。可_______以说, 舞蹈美包括了音乐美、美术美、文学美。因而我们要组织一些舞蹈欣赏的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的美。比如电视中的少儿舞蹈或成人的经典舞蹈都可以让学生欣赏, 看一看舞蹈有哪些动作;学一学你认为美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道具美在哪里;说一说对舞蹈音乐的感觉。久而久之, 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
其次, 在教育活动开始时, 可以用形象性的语言、图片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该舞蹈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 然后再教舞蹈,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喜欢学习, 更重要的是易于使学生感觉舞蹈动作的美, 并表现、创造这种美。受心理发展特点影响, 学生对美的感受总是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等活动方式表达出来, 带有行动性的特点。比如听一首欢快的乐曲, 学生总会随着节奏动起来。从这一点来看, 舞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审美活动。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最后,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于乐, 始终贯穿于音乐、舞蹈、美术课的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发展人的想象力, 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 培养人注意力集中, 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和端庄的仪表、仪态。
舞蹈是一门艺术,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 它不仅是舞蹈专业工作者的事业和追求, 也是舞蹈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当前, 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专业教育的水平, 也在于用舞蹈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教育青少年, 达到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目的。今后随着我国人民素质的提高, 对艺术美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理解, 舞蹈教育必将会进一步受到重视, 而中小学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其意义也会更加深远。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
[ 摘 要]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的社会活动, 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该充分重视舞蹈教育, 建立起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教育体系, 使舞蹈教育在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 关键词] 舞蹈教育;素质教育;中小学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 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行为主要表现手段,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 鲜明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舞蹈通过美化了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激起人们的美感, 引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
舞蹈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道德水准,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能起到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提高了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首先, 通过舞蹈教育能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其次,通过舞蹈训练能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自信心。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但是不能不承认, 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 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学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又为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发育提供生动、广泛的舞台,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中小学校中开设舞蹈课程必将会全方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 中小学校学校开设舞蹈课程,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 而是把它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 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那么, 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呢?
首先, 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被学生理解的舞蹈作品。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 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的美、有队形的美、有服装的美、有歌词的美等等。可_______以说, 舞蹈美包括了音乐美、美术美、文学美。因而我们要组织一些舞蹈欣赏的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的美。比如电视中的少儿舞蹈或成人的经典舞蹈都可以让学生欣赏, 看一看舞蹈有哪些动作;学一学你认为美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道具美在哪里;说一说对舞蹈音乐的感觉。久而久之, 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
其次, 在教育活动开始时, 可以用形象性的语言、图片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该舞蹈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 然后再教舞蹈,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喜欢学习, 更重要的是易于使学生感觉舞蹈动作的美, 并表现、创造这种美。受心理发展特点影响, 学生对美的感受总是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等活动方式表达出来, 带有行动性的特点。比如听一首欢快的乐曲, 学生总会随着节奏动起来。从这一点来看, 舞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审美活动。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最后,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于乐, 始终贯穿于音乐、舞蹈、美术课的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发展人的想象力, 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 培养人注意力集中, 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和端庄的仪表、仪态。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
[ 摘 要]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的社会活动, 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应该充分重视舞蹈教育, 建立起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教育体系, 使舞蹈教育在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 关键词] 舞蹈教育;素质教育;中小学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 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行为主要表现手段,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 鲜明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舞蹈通过美化了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激起人们的美感, 引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
舞蹈教育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道德水准,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能起到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舞蹈教育提高了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首先, 通过舞蹈教育能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其次,通过舞蹈训练能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人对自己的欣赏和自信心。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但是不能不承认, 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 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学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又为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发育提供生动、广泛的舞台,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中小学校中开设舞蹈课程必将会全方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 中小学校学校开设舞蹈课程,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 而是把它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 提高舞蹈欣赏水平, 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那么, 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呢?
首先, 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被学生理解的舞蹈作品。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 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的美、有队形的美、有服装的美、有歌词的美等等。可_______以说, 舞蹈美包括了音乐美、美术美、文学美。因而我们要组织一些舞蹈欣赏的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的美。比如电视中的少儿舞蹈或成人的经典舞蹈都可以让学生欣赏, 看一看舞蹈有哪些动作;学一学你认为美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道具美在哪里;说一说对舞蹈音乐的感觉。久而久之, 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
其次, 在教育活动开始时, 可以用形象性的语言、图片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该舞蹈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积极情绪, 然后再教舞蹈,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喜欢学习, 更重要的是易于使学生感觉舞蹈动作的美, 并表现、创造这种美。受心理发展特点影响, 学生对美的感受总是直接地以动作、表情、语言等活动方式表达出来, 带有行动性的特点。比如听一首欢快的乐曲, 学生总会随着节奏动起来。从这一点来看, 舞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审美活动。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必须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最后,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于乐, 始终贯穿于音乐、舞蹈、美术课的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 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发展人的想象力, 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 培养人注意力集中, 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和端庄的仪表、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