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课:教师高效成长的平台
江苏省教科院杨九俊副院长强调:“教师要学会洗课,对于教材的内容要取舍相宜,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近期,笔者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与小动物》,就经历了一个洗课过程:在市教研员的指导下,在同事的建议下,笔者先后通过设想、诊断、反思、对策调整等反复的打磨和思量,使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笔者的教学理念也经历了“三重”境界的洗礼,不仅实现了学生的有效发展,也实现了洗课的应然功能—教师高效成长的平台。
第一重境界:从“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意识到“油多也坏菜”—实现了由“以课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
【导学设想」由于本次公开课是借班上课,又是市级公开课,笔者担心课上冷场,师生尴尬,所以教学设计完成后,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才能把课上“成功”—最起码,课中学生参与度要高,绝大多数学生有有话可说、有事可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准备,最好是课中要进行的各项活动内容在课前就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详细的导学案,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快乐寻访。 ①你们家泡括爷爷奶奶家养过动物吗?都养过哪些动物? ②在家里、社区等地方找一找,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它们长什么样子?喜欢吃什么?住哪儿?怎样运动?认真观察后,选一种动物按上述要求写一篇寻访笔记。 ⑦细心查找。 ①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搜寻C}}一张你最喜欢的动物图片嘿岸,修剪成你最喜欢的形状(圆形、心形、星形、爆炸形··…),长宽各8厘米左右。然后打开课本第38页,考考自己,看看是否了解它拔情提醒:若你不了解这种动物,可以询问家长或不说话的老师—书、电脑等。你还能找到与它相关的诗歌、童谣或谜语吗? ②到声音资源网查找有关动物的叫声,或联系实际,选择感兴趣的动物叫声学一学。 ③动物小百科。除了鲸鱼不是鱼、海马爸爸会生孩子、蚂蚁的触角会传递信息,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趣的事?查找相关资料,写几条。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人类模仿或受动物启发发明创造了不少东西呢!请你查查相关资料,写几个吧。 ③课外拓展延伸。 ①演一演课本第40页《动物SOS)),寻访身边有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 ②制定爱护动物公约。 ③最少编写一条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 ④选一种动物进行饲养,并要坚持写好观察日记。
【专家诊断】做完设计,笔者自以为设想周全,便兴冲冲地把导学案发送到了市品德教研员周老师的邮箱里,请她修改。周老师的回音很快,修改建议也不多,只有一段话:“课前预习的作业太多了!如果不是公开课,平时你会布置这么多的品德课预习作业吗?布置这么多的作业有多少学生能够如期按质按量完成?考虑到学生的负担吗?想一想,哪些作业可以直接在课堂里完成而不必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如果用这么多的作业来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教育者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反思领悟」周老师的话如当头棒喝,惊醒了肤浅的笔者:“是啊,学生课前把所有知识都掌握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还上课干什么?学生何来参与的热情、学习的快乐?这样的课堂除了让人觉得是‘作秀’,还能留下什么?’’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身心充满快乐。”
[对策调整」品味周老师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语,笔者再次审视导学设计,发现许多课前不必要加重学生负担的地方,例如,“快乐寻访”第一站,“你们家泡括爷爷奶奶家养过动物吗?都养过哪些动物?在家里、社区等地方找一找,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这些内容不必课前布置,在课堂上教师直接发问即可;“细心查找”中的第一项“制作动物明星卡”可安排在课上完成,第二项到声音资源网上学习动物的叫声根本不必要,学生平时了解的动物的声音就不少,可以在课上随机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课外拓展延伸”中的第二、第三项也可当堂完成,第四项可在全课学习结束后进行。
第二重境界:从“眉毛、胡子一把抓”恍悟“水干才看两腿泥”—实现了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学设想】经过修改,笔者最初的教学设计分为“快乐寻访”“明星一族”“帮动物找家”“动物小百科”“动物与人类的发展进步”“我学你来猜”“爱心行动”七个活动。表而看来,教学设计既能充分利用教材(教材的内容“快乐寻访”“明星一族”“动物小百科”“我学你来猜”四个板块为一课日巾,也能适度地拓展y,帮动物找家”和“动物与人类的发展进步’),但是俗语说得好:“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应该亲自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