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7期目录
培养学生领导力,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领导力对小组中的人和事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体现在小组成员有较高的参与主动性,并能带动其他成员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领导者,都可以扮演领导者角色。具有领导力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扮演领导的角色。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可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培养学生领导力,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领导力对小组中的人和事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体现在小组成员有较高的参与主动性,并能带动其他成员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领导者,都可以扮演领导者角色。具有领导力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扮演领导的角色。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感,可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对学生领导力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合作分工不明确、参与度不够均衡的不良现象。小组总是只有一两个人在唱“主角”,另外一些人则“搭便车”,互相推诱,习惯依赖他人,坐享其成。这种现象导致小组成果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是个人能力的展示。这些“搭便车”的人只会被动地接受小组分配的任务,甚至对任务的完成有所懈怠,直至把所有任务都推卸给别人,由别人“拖”着走,这是缺乏“领导意识”的体现。    关于学生领导力的内涵,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笔者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领导力看作是对小组中的人和事产生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小组成员有较高的参与主动性,并能带动其他成员参与合作的过程。领导权威不仅仅存在于由教师任命的人身上,也可以分布在小组其他成员中,让他们承担领导的任务并付诸行动。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领导者,都可以扮演领导者角色。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领导者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要经历自主、合作、展示、探究等几个阶段,具有领导力的学生可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起到带动作用。   

1.自主学习中的建构者   

小组成员在合作讨论前缺乏必要的独立思考,就会陷入“无所事事”的状况,游离于讨论话题之外。因此,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教育学者迈克·G}穆尔把自卞学习者分为高自卞性学习者和低自卞性学习者,他认为高自主性学习者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知道怎样通过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标,能够长期评价、量规自己的学习成就;低自主性学习者则难以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难以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具有领导力的学生是自主学习中高自主性的学习者,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他们会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自己寻找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主搜寻资料,对材料采用恰当方法进行深加工,从材料中寻求有意义的资源,从而树立起自己在学习领域中的领导权威,对其他成员起到榜样作用。   

2.合作学习中的引领者   

具有领导力的学生能够引领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积极促成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寻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做法,一起讨论改进的方案,将小组的交流谈论引向深处,激励小组合作任务的不断推进等。   

3.探究学习中的协调者   

探究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各种矛盾和摩擦,例如产生针锋相对的观点,具有领导力的学生能主动充当“灭火器”的作用,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改变现场质疑讨论的气氛,协调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激励共享行为,消除共享障碍。   

4.课堂展示中的示范者   

具有领导力的学生,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总会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起到示范作用。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