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7期目录
谈《教育漫话》对儿童礼仪教育的启示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要】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系统阐述了钟士教育思想。其中,礼仪教育是钟士教育的重要一环。洛克细致地阐释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目标以及实施途径。对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进行总结与思考,能够为当前儿童礼仪教育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谈《教育漫话》对儿童礼仪教育的启示

 

【摘要】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系统阐述了钟士教育思想。其中,礼仪教育是钟士教育的重要一环。洛克细致地阐释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目标以及实施途径。对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进行总结与思考,能够为当前儿童礼仪教育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教育漫话》中礼仪教育的基本观点

    洛克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礼仪是绅士所必须具备的四大品质之一。他在《教育漫话》中写道:“礼仪是在一个人别的一切美德之上加的一层藻饰,使他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夸、自负、无用或愚蠢。”他还认为,国家的幸福和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礼仪教育。因此,为了将儿童训练成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绅士,洛克对礼仪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阐释。   

1.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对礼仪教育的阐释与论述往往被研究者忽略,然而并不妨碍其本身己有的光辉。首先,洛克十分重视礼仪与教养。洛克认为,礼仪不仅是绅士四大品质之一,而且是第二种美德。他对礼仪与德行和才能的关系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把德行与才能比作是未经打磨的钻石,将礼仪比喻成为对钻石的琢磨与镶嵌,礼仪是使德行与才能熠熠生辉的方式。虽然洛克没有给礼仪下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他论述礼仪的句读之间可以窥见:礼仪与教养是一个人找到了符合于自身地位并且把自己内心对别人的尊敬、重视与爱恰当地表示出来的举{卜。即使一个人有胆量,有学问,有才智,率直而温和,如果没有良好的礼仪与教养,那么这些品质是不容易发光来吸引众人的,有时反而会对他不利。因为“没有教养的人有了胆量,胆量就会带有野蛮的色彩,而别人必以野蛮来看待;没有教养的学问则变成了迂气,才智变成了滑稽,率直变成了粗俗,温和变成了馅媚”。礼仪表现的是对人的一种态度,一个人若能够娴于礼仪,那么“他凭着这一点点成就,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界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此外,洛克著名的“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他认为孩童生下来就是一块纯洁的蜡,任凭你将它打磨与塑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是可以通过训练在儿童心灵中留下痕迹而逐渐显成效的。因此,礼仪教育是可能的。   

2.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洛克看来,礼仪是绅士所应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德行的外显。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用了不少篇幅讨论绅士的礼仪教育问题。毋庸置疑,洛克礼仪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娴于礼仪”,即使所有人都能够具有良好的礼仪与教养,成为实实在在的绅士。他十分重视绅士良好礼仪的养成。他说:“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他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良好的礼仪主要表现为尊重别人、懂礼节、讲礼貌、有风度,“容貌、声音、言词、动作、姿势以及整个外表的举{卜都优雅有礼”。一个人若是具有良好的礼仪,坦白、公正、明智,则人人都会为他让路。   

3.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根据洛克散落于《教育漫话》中关于礼仪与教养方而的论述,要使一个人具有良好的礼仪与教养,必须有以下的认识与做法。   

需要有明确合理的礼仪教育意识。礼仪与教养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要正确实施礼仪教育,就应该抛弃平日里因为重视字句与知识而忽视礼仪的行为,更应该摒弃排挤礼仪的那种态度,把礼仪与教养放在合适且应有的位置。为此,家长应该及早让儿童具有一种尊重与爱戴别人的品质,让儿童心中存有一种礼貌的意识,使他们知道敬重他人、怀抱善意、温良恭敬是能够得到人们称誉和喜爱的。     

需要及早教育。洛克指出,要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请一个良好的导师来教导,避免儿童被不良的同伴影响而做出种种恶劣粗俗的行为。导师要循循善诱,使儿童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和品质值得称誉,哪些行动应该得到制比与惩罚。导师教导儿童的是切实的品质与态度,而不是琐碎的规则与教条。因为琐碎的规则与教条是会让儿童多吃苦头而对合乎礼仪的举比产生厌恶的。在儿童还小的时候,只要他们有礼貌,对身边的人知道敬重,怀抱善意,知道应该做什么就可以。他们生来就有好模仿的天性,会对身边的榜样细心观察,长大后自然就知道合乎礼仪的举比而改掉一些细微的错处了。     

重视榜样,防比沾染坏习气。为儿童树立榜样,并且将合乎礼仪与教养的行为指示给他们,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反复练习。同时,要时刻提防儿童沾染与礼仪相背的四种坏习气—粗暴、轻蔑、非难、刁难。对于儿童喜欢插嘴与争辩的行为,要及早使他们知道这是不合礼貌的并且加以制{卜。通过学习良好的榜样与导师的教导,儿童可以避免礼仪不良—扭泥作态和行为轻慢。针对利益不良,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这句话的前半部分说的是一个人需要自谦但是不可以妄自菲薄。有些行动是我们的天分与能力所能够做到并且别人也期待我们去做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看得起自己,无论在谁的而前,都不要惊慌失措,要按照各人的地位和身份保持敬重和距离。一些儿童的言辞、思想、姿态在陌生人或者长辈而前显得局促或狼狈不堪,便是看不起自己的结果。要更正这种礼仪不良,是需要练习的。这句话的后半部分说的是必须有一个对别人表示敬重与重视的态度,有不愿意得罪别人的心态。自己时刻在心理暗示,逐渐就会表现得礼貌与得体了。

 

基础教育研究内链: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