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7期目录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实然取向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的选拔性评价几乎替代了合格性评价,这是基础教育走向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根本症结。这种取向异化了现代基础教育的性质,限制了青少年儿童的个性,也使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迷失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起点。基础教育应当以培养普通劳动者为具体目标,它的评价应当由选拔性评价转向合格性评价。具有法定权威的基础教育评价应当严格规约底线,宽松释放顶线,把基础教育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竞争中剥离出来。基础教育选择合格性评价,对社会人力资源、高等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自身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实然取向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的选拔性评价几乎替代了合格性评价,这是基础教育走向均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根本症结。这种取向异化了现代基础教育的性质,限制了青少年儿童的个性,也使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迷失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起点。基础教育应当以培养普通劳动者为具体目标,它的评价应当由选拔性评价转向合格性评价。具有法定权威的基础教育评价应当严格规约底线,宽松释放顶线,把基础教育从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竞争中剥离出来。基础教育选择合格性评价,对社会人力资源、高等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自身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基础教育;教育评价;顶线评价;底线评价

基础教育的外部评价同样不重视基础,人们只知道以升学率高低评论基础教育的成败。那么是谁在支持着这种取向由谁来对这个取向负不只是“各地政府像抓GDP一样抓高考分数,正是导致‘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⑥而且是诸如“笃信”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论工作者、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员、各级各类的基础教育的管理者、传媒工作者、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们,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支持它。诚然,支持的责任会有主导和从众的不同,支持的性质会有明知故纵和无知无奈的不同,支持的动机会有积极和消极的不同。

基础教育的顶线评价,造成了越陷越深的教育困境,教育越是向高层次发展,选择了顶线评价的基础教育,就越是不能适应。

1.异化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基础教育的顶线评价混淆了现代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性质,也混淆了高等教育要支持差别原则对均等机会的优先性,而基础教育必须坚持均等机会对差别原则的优先性的教育法则。⑦混淆的直接原因在于弄不清它的的根据:其一是基础教育在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它与高等教育是不同的,如果把宏观教育结构比做金字塔,基础教育就是它厚重的底层基石,所以它必须均衡而无须差别;其二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性质,它与高等教育也不相同,如果把它们的衔接比做工艺流程中不同阶段间的关系,那么基础教育就是它的原料生产阶段,具有像玉石矿、铝锭厂一样的性质,所以它只须质地纯正,无须精雕细刻。

顶线评价实际上是在基础教育中演绎高等教育特征,所以异化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就结构来说,它像是引导金字塔的每块底层基石都与塔峰径直相对,其结果必然造成全社会人才的结构性失调。就衔接而言,它像是引导原料生产都要制造半成品,其结果必然造成高等教育的僵化、低起点。合适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具有良好基础素质的通才,而不是专业化倾向的半成品。有些世界名牌大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只提供通识课程教育,文科和理科都不划分,依据正在于此。而我们竟然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搞精品加工,实施文理分科,甚至还局限于几门考试学科,如此单薄的基础对高等教育而言也是灾难性的。

2.限制儿童发展的自然性

基础教育的顶线评价在青少年儿童的发展中负载了太多的成人意志,编织了太多的成人约束,它迫使天性自然的儿童承担成人们不自然的欲望,而儿童们付出的可能只是无奈的忍受,这使我们的基础教育越来越不自然了。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青少年儿童群体中的德性遗憾了,诸如善良、仁爱、合和、互助、平等心、感激心、敬畏心等等正在失落。残酷的考试竞争选拔淘汰,容不下这些美好品性,而它们原本最适合在儿童的自然天性发展过程中培育。如今我们还不得不面对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智性遗憾,因为顶线评价实际上不像人们误解的那样“唯智”,它在智性发展方面同样异化儿童天性。它过多关注了考试的符号意义,忽视甚至扭曲了儿童智慧生成的自然逻辑,即使是在那些重要的考试课程的学习中,儿童们也常常会发生优异成绩与厌学心理并行不悖的内在冲突,儿童的智性被功利性异化了。至于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体质遗憾,这几乎不需要赘述,顶线评价的价值选择不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它甚至虚无了儿童的自然生命成长,或者说是虚无了儿童的生命自然。

3.遮蔽人才选拔的真实性

基础教育的顶线评价主要是凭借僵化的考试竞争结果选拔人才,但如此的结果差异未必就是人的潜在发展可能性的差异,它使我们“可能丧失掉最广泛的社会各阶层中培养优秀人才的可能性”,这种丧失“非但不利于教育平等,也不利于培养优秀人才”。⑧顶线评价是用“公平公正”的外衣遮蔽了人才选拔的真实性,我们的制度文化放任了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基础教育学校就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重点校、实验校、星级校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薄弱校、农村校、偏远校是弱势群体学校。这里的不公平起点,遮蔽了人才基础的真实性。

 

我们的考选文化在这样的不公平起点上实施“公平公正”的选拔淘汰,制造着相应的成功与失败,它先是把基础教育异化成“应试教育”,再以“应试教育”消解真正的教育价值,这种消解弱化了基础教育的社会价值,也漠视了它的个人发展价值,遮蔽了人的发展可能性的真实性。我们的家教文化堂而皇之地加盟到学校教育中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以辅导、陪读、择校等不公平形式,制造了非专业人士低层次干预专业行为的荒唐事实,它助长了僵化的考试竞争,并以不平等的教育帮助扰乱了这种竞争,遮蔽了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真实性。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