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宇 黄 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合分析,发现男女生在合作学习 中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中男女生的分配比例影响合作学习 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 时要客观地对待男女生性别 差异,教学时应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 与 男女生个体自 主学习 的关系。 该研究为深层次探讨合作学习 的影响因 素提供了 参考依据, 也为小学课堂合作学习 的有效开展提供了 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性别差异 有效性学习
课堂合作学习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对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并在部分学校试点应用 。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是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并没有专门的人员对此调查研究 。 在我国教育界要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能够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课程改革提出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当代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 。 课堂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所认可并应用,它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时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也是现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 无论在理论依据上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可以发现合作学习的内在意义和巨大价值 。
一 、 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效率,应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和教师的科学正确理解出发,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差异,有效地组织教学,从而促进师生更好地发展,实现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 。 本文对影响合作学习的维度之一,也是常常被忽视的因素 — —男 女生的性别差异因素做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一线的教师注意到这个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 调查对象、 方法与思路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以江苏省泰州市四所中心小学中高年级的 100 名学生为主,其中男生 50 人,女生50 人,同时也包括对这四所学校的教师的访谈。 调查方式为调查问卷法,辅之以访谈法、 个案法、 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从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男女生人数比例划分、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及怎样达到最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来设计。 问卷共两份,为小学在校男生卷和女生卷。 这次一共发放问卷 120 份,回收 108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100 份,分别是男生 50 份,女生 50 份。 访谈法主要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及内心的直观感受,并适当进行原因分析。 个案法主要针对班级中的 “ 少数群体”,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有效分析。 经验总结法是对教师已有的与本课题相关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并且符合客观事实的方法和依据。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性别差异调查,结合相关问卷的统计分析,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合作学习 的开展情况无论是男生问卷还是女生问卷都涉及对合作学习的感受及所在学校班级开展情况的调查。 学校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班级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而合作学习的开展是本次研究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基础,因此需要从多角度考虑。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经常开展合作学习的班级占 70% 以上,在小学中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应用比例还是很高的。 小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热情度、 积极性也是很高的,如表 1 所示。大部分的男生 、 女生都认为合作学习对自己有帮助 。 但是调查发现,男女生喜欢合作学习的科目明显不同,男生更偏向在数学科目上合作,女生更偏向在语文科目上合作,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在不同科目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便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发挥出男女生性别差异的优势 。
2. 合作学习 中男女生不同 的表现调查发现,在合作学习交流环节,有 18% 的女生更喜欢听同性发言,10% 的男生更喜欢听同性发言;而在合作学习环节中,80% 的男生愿意帮助异性,70%的女生也愿意帮助异性,男生的心理开放程度略高于女生 。在合作学习交流中,绝大多数人能够做到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见解,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 在调查的 50 名男生中,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有 40 人,占整体的 80% ;在调查的 50 名女生中,勇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有 37 人,占 74% ,且不发表意见的女生总数要比男生多,如图 1 所示 。在与异性合作的感受中,大部分人认为与异性合作可以交流出不同的想法,如图 2 、 图 3 所示 。从合作学习中男女生发言差异性比较可以看出男生积极发言的人数明显要比女生多,如表 2 所示 。 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多鼓励女生发言,让男生的积极性感染到女生,例如可以采取小组男女竞争的方式,努力做到全员参与 。
3. 合作学习 的小组分配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合理 、 科学的安排分组将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开展的效果 。 调查发现,30% 的男生更愿意与男生同桌,40% 的女生更愿意与女生同桌,约 50% 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男女生均可 。 从图 4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能够自由组合的,而通过走访调查个别教师及部分学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自由组合还是很难顺利开展的 。 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身体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很容易导致课堂失控 。 所以课堂中的座位安排一般都是按照前后位,当然前后位的排法也是有讲究的,往往会将性别 、 能力等因素作为参考值 。
四 、 思考与总结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增加了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往机会,是一种充满互动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它不仅是一个认识性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交往性活动 。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合作学习有其特殊的意义 。 经过走访 、 观察发现,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不尽相同 。 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更注重合作的结果,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合作学习不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合作中的个体收获,这时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了 。 例如,在合作学习中男生要比女生更为积极,但是女生在自控能力上要比男生强一些 。 在不同学科上男女生对待合作学习的反应也是不同的,男生更喜欢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图 3 女生与异性合作的感受情况 学习,而女生更喜欢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 。
1. 注重性别分组, 关注男女生性别比例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堂分组 。 经过实地考察,就当今不少小学存在 “形式合作 ” 的现象,有些学校尤其是一些乡镇小学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几乎停留在照搬的层面,尚未上升到探讨质疑 、 因地制宜的研究开发层面 。 传统的课堂合作学习方式采取的分组一般都是就近原则,前后位同桌进行合作交流 。而目前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方式和程度 。 众所周知,任课教师往往只是授课而对于班级的座位安排并不具有决定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课堂上如果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无法考虑到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益 。新型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听一听学生的感受与期待 。 在所调查的小学中,有的班级男女生人数比例均衡,其座位安排采取男女生错开搭配,合作学习时男女生性别比例也可达到所谓的黄金比,即 1 ∶ 1 。 当然在不少班级中有时男女生比例并不均衡,这个分组就需要特殊考虑了,例如有一个班级男女生比例是 27 ∶ 13,所以在 4 人一组的小组中,每组必须至少得有 1 名女生 。 根据调查发现在 4 ~ 5 人小组中有 2 名左右的异性最为合适,5 ~ 6 人小组中 3 名左右异性最为合适 。 还有的班级座位安排并没有考虑到男女性别的差异,采取男生跟男生坐 、 女生跟女生坐单一的性别划分方式 。 这样的座位安排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就很容易出现男生一组 、 女生一组的现象 。 这种简单的因 “性 ” 分组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本研究所述的性别差异并非是刻意地区分男生女生,所追求的是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男生与女生共同发展,最大可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 根据调查发现,如果小组中全部是男生 、 全部是女生的情况都比较容易导致合作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往往会借合作学习的名义说话聊天,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首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再将班级男女生合理划分,搭配组合,从而发挥出每一位学生的优势 。
2. 根据性别 施教, 摆脱刻 板印 象, 客观地看待男女生性别 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自然而然地会为男女生扣上 “性别差异 ” 的帽子 。 在小学阶段,男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印象大多是聪明 、 调皮 、 拖拉 、 不听话,女生则是安静 、 认真 、 听话 。 “有调查表示在目前的中小学,女生凸显高于男生的成功趋势,已是一种普遍的事实。” [1] 例如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端正 、 成绩比男生优秀等 。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不能主观地受这些刻板印象的束缚,在合作学习中应大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去聆听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想法 。 “大量研究表明,男女生在学习方法 、 学习能力 、 智力结构 、 个性特点 、 业余爱好 、 知识水平和发展潜力方面有着明显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男女生之间智力上有优劣之分 。” [2] 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平等地享有教师同等的关注与期待,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跳出性别差异的刻板印象 。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男生和女生的合理搭配往往可以交流出更多不同的想法,这是学生思维碰撞的一个奇妙过程,教师需要做的便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 。 调查发现,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完成教学进度更偏爱女生,会出现仅选择女生担任小组组长 、 让女生汇报交流结果等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 。“男孩子总是对周围的空间充满好奇,因此喜欢去探测 、 去探究 、 去挑战,并乐此不疲;而女孩子则比较情绪化,重视秩序 、 合作 、 友爱 。” [3] 女生的乖巧 、 懂事 、 配合的特质恰恰满足了教师的课堂需要,所以对男生天马行空的思维往往予以快速否定或暂作保留 、 下课讨论的做法,这势必打击了部分男生的心理,久而久之他们便不愿在课堂上发言交流了 。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用性别去划分类别,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对于那些内向的男生 、 女生,借合作学习的名义可以很大程度地去锻炼提高他们的能力 。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无比光辉的,教师的地位是无比崇高的,因此教师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跳出传统的男性 、 女性阵营,站在新的高度,有区别地对待学生,因 “材 ” 施教,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
3. 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 与 男女生个体自 主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需要明确其关系与内在价值 。 “所谓 ‘ 自主学习 ’ 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 ‘ 被动学习 ’ ‘ 机械学习 ’ ‘ 他主学习 ’” [4], 强调学生个体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 “合作学习 ” 是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相对应的是 “ 个体学习 ”,强调学习小组的参与性和合作性 。“ 当学生在学习动机 、 学习内容 、 学习方法 、 学习时间 、 学习过程 、 学习结果 、 学习环境 、 学习的社会性这几个方面能够做到自主选择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时,可以认为其在自主学习 。” [5] 但是对于合作学习而言,男女生自主学习具有相对性 。 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离不开小组合作探究 。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不同的主体发挥个体的价值,例如男生在合作中应发挥出领导带头的作用,女生应发挥出管理秩序的作用,等等 。 在合作学习中应关注到男女生个体的不同学习特征 。 学生才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工作,合理分配男女生的学习任务 。 合作学习是为了获得 “多赢 ”,不是为了 “合作 ” 而 “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男女生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作用 。本文所述的合作学习不仅是知识上的交流,而且更是学生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在实际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从男女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传授 、 交流合适的内容,激发男女生主体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通过对以上问卷的调查与整合以及对个别学生 、个别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男女生的分配比例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时要客观地对待男女生性别差异,教学时应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与男女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关系 。 在合作学习中分层搭配是必需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组织能力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男女生的比例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是在不同的年级段这个因素所占比例各不相同 。 合作学习的探索与研究是个长期性课题,在小学阶段,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比例因素只是一个参考因素,应让学生在分层中形成互助意识,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尊重自主选择,使学生有目的 、 有组织地主动建构知识 。 本研究希望在小学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个主体,不再片面地追求形式主义 。 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组织策略,客观地看待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从中汲取经验,科学分组,因地制宜,根据性别施教 。 从男女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来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性别互补的合作学习方式,为不同的学习情境制定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转化为性别优势并充分地发挥出来,更为有效地开展课堂合作学习 。
【注: 本文系江苏省 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 新训练计划项目 “小学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 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 (项目 编号: 201313843001Y)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 学院, 江苏 泰州 , 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