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兵
【摘 要】 小学数学自 主学习 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协助为主导,立足学生对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能力、数学素养的自 主建构。 网络环境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自 主探索、 自 主建构, 在整个学习 活动场域里,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力, 培养个体独立思考问 题的能力和习 惯, 同 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互相尊重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 自 主学习 小学数学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机地将感知 、 理解 、 巩固 、 运用融为一体 。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其自身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进行自主建构,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能推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助推课程改革的深入,为学生个性化教育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 。
一 、 案例研究
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是最能体现 “ 反思性实践 ” 的方式 。 因此,本文从案例出发,在课堂中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 。
1. 关 于 《用 字母表示数》 的案例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 》 选自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作为学生代数学习的起始课,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 。 本课内容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到中学后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有特殊的地位 。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上课开始,教师借助网络环境,创设生动的生活场景和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肯德基 (KFC) 、 中国中央电视台 (CCTV) 和广州本田车牌标志,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字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接着让学生算24 点,从而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白字母还可以表示数 。 在网络环境下创设的情境,瞬间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为后续自主学习积 “势 ”。
(2) 顺应思维发展,自主建构知识 。 有了深入学习的动力,教师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思维空间,建构知识 。 首先以摆小棒围图形为素材,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些数量;接着通过比较教师和学生的体重,让学生初步感知,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一些数量,而且还能表示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一个有趣的魔盒,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 学生通过这三个互动环节,根据自身的经验基础和思维水平,结合教师 “ 一对一 ” 的帮助,自主学习,自主建构 。 课堂呈现出差异化的和谐之美,每个学生都有所知 、 有所悟 、 有所获 。
(3) 重组文本 “形态 ”,以故事载规则 。 省略乘号的规则,因 “技术含量 ” 不高,学生对于这种机械的规则记忆无法借助 “拐杖 ” 达到心领神会,容易混淆和出错 。 教师在线点播 《“ 0 ” 国王的故事 》 ,形象生动地介绍省略乘号的规则,把原先空洞 、 繁琐的三条规则,自然地 、 有条理地介绍给学生,学生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学得形象 。 接着结合填空题和判断题,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的形式和内容,加深理解,力求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
(4) 串点连线成面,助推立体建构 。 利用网络交互和虚拟现实的功能,创建快乐广场游览场景,把书后点状分布的练习,有机地串连成线,学生不是在完成作业式的练习,而是在游览闯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知识的巩固,实现能力的提升 。 接着结合一则儿歌和用 “5 x” 表示生活中的数量,连线成面,使练习的层次更加深入,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意义的理解也有了一个深入的提升,从而建立立体式的认知结构。
2. 关于 《奇妙的图形密铺》 的案例分析《奇妙的图形密铺》 选自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是一节典型的综合实践课。 本课建立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在感受了图形密铺的神奇与美妙的同时,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素养,发展创新意识 。
(1) 丰富学习素材,激发求知动力,激活数学思维 。 教师运用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通过网页浏览 、上传和下载文件等方式,改变信息来源和呈现方式 。课前,教师将从互联网上找到有关密铺现象的图片 、视频等系统梳理后整合到网站中,在新课开始阶段与学生一起欣赏,并引导学生判断哪些是密铺 、 哪些不是密铺 。 以动态效果串联,将静态信息还原成生活场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力,而且更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
(2) 驱动自主探究,收获成功体验,激发创新激情 。 首先,教师利用网络提供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的操作模板,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研究,猜想并验证出哪些图形能密铺 、 哪些不能 。 接着,让学生从七巧板模块中选出两种图形进行密铺 。 教师及时发现和研究学生比较典型的密铺图案,并上传到共享平台,学生在欣赏成果的同时,树立了学习的自信 、 研究的自信 、 创新的自信 。 这种基于网络环境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不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激发了创新的激情 。
(3) 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审美情操,促进知识迁移 。 教师利用学习网站,改变课堂管理方式,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 。 教学总结提升环节,教师让学生欣赏与设计密铺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上网浏览 “美妙的密铺世界 ”,自主选择欣赏内容 。 然后在电脑中设计出漂亮的图画,再把自己的作品上传 。 对上传的图画,每位学生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引导 。 在这种自由协作的民主氛围中,张扬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相互尊重,在欣赏美的同时体验到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 学习从知识层面向能力纵深迁移,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 。
(4) 加强交互层级,拓展研究视野,助推分层提高 。 专题学习网站作为一种教学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功能,这种交互功能具备开放性和长效性 。开放性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不但能实现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 、 人机之间的多向互动,而且可以跨越课堂,将互动带出课堂 。 在网络环境下,交互过程都是在线进行而长期存在的,无论是文字 、 语音,还是视频,都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 、 反思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 在网站中设置了交流天地,每一位学生实时交流研究成果 (例如对密铺的背景 、 密铺的发展的认识与研究等),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拓展了研究视野,在交互过程中也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
二 、 模式研究《用 字母表示数 》 是典型的概念教学, 《奇妙的图形密铺 》 是综合实践课 。 虽然课型不同,但是却有其共性环节,其教学模式大致为 “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 —总结交流 —分层发展 ”,如图 1 所示 。
三 、 操作要义
1. 教师适时引 领学生作为不同个体参与到教学活动,其经验水平 、 认知能力 、 思维层次都存在差异,而有些课堂制作的网络课件固定统一,不灵活,不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活动环节,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此时教师应进行适时引领,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
2. 建设一个智能的网络环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灵动的,难以预料 。 这就需要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建设一个智能的网络环境,及时更新网络信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结果,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 。
3. 网络操作水平和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依赖学生的网络和计算机操作水平 。 对于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必须比别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计算机操作上,从而减少投入在数学课堂上的时间,有的甚至整堂课都是在熟悉计算机操作上,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正是这些原因,网络课堂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并且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
(作者单位: 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江苏 如皋, 22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