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官方网站(唯一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目录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7年7期目录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官方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
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概述的基础上, 从微系 统下幼儿教师的专业意识 、中系统下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 、 外系统下公众对幼儿教师的角 色认识及宏系统下国 家的相应政策四大环境系统阐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 从而得出 ,创建一个和谐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环境有利 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廖丽娟 黄荣峰

【摘 要】 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概述的基础上, 从微系 统下幼儿教师的专业意识 、中系统下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 、 外系统下公众对幼儿教师的角 色认识及宏系统下国 家的相应政策四大环境系统阐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 从而得出 ,创建一个和谐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环境有利 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

【关键词】 生态系统理论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瓶颈

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关注 。 2012 年 月 10 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印发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的通知,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其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其专业发展,笔者将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一些建议 。

一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描述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概述

1. 幼 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描述纵观国内外学者有关 “专业 ” 的理解,任何一种职业,当能贯之以 “专业 ” 的头衔,其群体成员势必以高智慧 、 高荣誉及高收入 “三高 ” 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 。 高智慧,体现在其接受过该领域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即我们通常理解的高等教育;高荣誉,体现在公众对其价值的肯定,即我们理解的社会地位问题;高收入,以其工作酬劳颇为可观来衡量 。 2010 年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 60.3% [1], 与往年相比,幼儿专任教师发展形势可观,但与美国 、 英国 、 日本等国家早些年就规定幼儿教师都必须取得学士学位相比,我国幼儿教师的入教学历普遍还是偏低,缺乏应有学科的高智慧;另外,公众将幼儿教师视为保姆,不但贬损幼儿教师的智商,也贬损幼儿教师的劳动价值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编制名额少的问题,职称评定没有自成一体的评判标准,得依附于小学教师的评定标准的问题,等等,突显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 。

2. 生态系统理论的概述

系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是当今心理学领域两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模型 。 系统发展观强调系统内因素之间 、 子系统之间 、 人与人之间 、 人与环境之间动态关系的发展意义,生态发展观强调人 —环境的拟合 。 虽然两者的起源和演化路线不同,但是随着发展,两个理论日趋融合,合力掀起心理学研究领域一次新的浪潮 。 这就是生态系统理论,1979 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 该理论包括四种生态系统模型:微系统 、 中系统 、 外系统和宏系统,这四种生态理论模型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强调个体与外部环境共生共存 。 [2] 微系统是指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如同伴关系 、 家庭;中系统是指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即微系统与微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外系统指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体产生影响的环境;宏系统处于四种理论模型的最外层,是一种较大的环境系统,受制于文化或亚文化环境,是一种广阔的意识形态 。

二 、 生态系统理论视阈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1. 微系统下幼儿园教师专业意识的集体沉寂生态系统理论指出 ,微环境系统与个体的关系最亲密,接触最频繁,对个体的影响更直接 、 更深刻 。 对幼儿教师个体而言,来自幼儿园的教师都是她的同伴,她们构成了对幼儿教师个体而言的微环境系统 。 置身于这一群体氛围中,整体的专业发展意识会影响到个体自身的专业成长,而个体自身的专业成长对整体的专业意识的形成也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 2000 2012 年这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大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力发展,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 [4] 编制问题 、 工资问题 、 职称问题与养老问题等交织在一起,困扰甚至威胁着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生存 。

2. 中系统下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缺失

生态系统理论下的中系统强调微系统与微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 理想培养模式下的幼儿教师应兼具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 当前,幼儿教师的培养分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两大模块 。 职前幼儿教师培养体系有中等幼儿师资教育,注重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轻理论学习;另一培养体系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的本科学前教育,在这类院校中,有些定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只注重理论学习 、 轻专业技能培养;有些虽定位于培养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并进的全能幼儿教师,但又由于缺乏相关的办学经验,导致培养出的幼教人才理论与技能都是略通皮毛,既比不过中等专业院校,也逊色于定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同类院校 。 再者,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发生结构调整,有的幼儿师范学校并入高等师范院校组成了学前教育学院,有的独立升格成了专科学校,有的与其他学校一起组建了职业学院,还有的维持现状,这样,原本的学校性质就不一样了 [5], 并入高等师范院校的幼儿师范学校归属于师范性质教育 。 由于学校性质多元化,学校规格多样化,培养出的虽然都是幼儿教师,但实质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她们的专业素养 、 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都不在同一水准上,不但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还使后续的培训工作趋于复杂,不利于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 因此,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尚待各类院校的共同协商和研究,以完善当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不足 。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有待改善,职后幼儿教师的培养即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也需要反思 。 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在职培训 内容过于理论化,培训实践环节不够,培训缺少有针对性的分层 [6]; 培训形式虽有听课评课 、 园所交流 、 外出观摩及专家/名师指导,但鉴于幼儿园教学保育工作繁琐且环环相扣,教师人手紧张,听课评课难免会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幼儿园无政府财政补贴,处于自力更生状态,外出观摩费用尚成问题,更无从谈及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园所进行指导 。 所以幼儿教师培训的状况是“两高两低 ”,即城市高 、 农村低,城市中公办幼儿园高 、 民办幼儿园低 。 [7] 可见,职后幼儿教师的培养有待重视 。

3. 外系统下公众对幼儿教师角色认识的偏颇依据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外环境系统是一种对个体产生间接作用的环境系统 。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幼儿园教师无非就是帮小朋友擦鼻涕,教孩子唱唱歌,涂涂鸦,哄孩子的孩子王,幼儿园扮演的是托儿所的角色,发挥的是托儿所的功能,幼儿园教师只需负责照顾好孩子每日的吃 、 喝 、 拉 、 撒 、睡,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等同于保姆的工作 。 17 世纪时,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认为, “当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最光荣的职业 ”,幼儿教师身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在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幼儿教师被动丧失了最本质的劳动价值,公众对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严重偏颇 。 笼罩在这种外系统环境下,幼儿教师就会自认为低人一等,缺乏职业自信心,缺乏职业成就感,这些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无形障碍 。

4. 宏系统下国 家相应政策的缺失

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宏环境系统是一种广阔的意识形态,起到一种无形的支撑作用 。 笔者浏览了中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 2000 2010 年最近九年来(中间缺 2001 年与 2002 年) 教育部 、 国家统计局及财政部关于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统计公告,教育经费享有者有普通小学 、 普通初中 、 普通高中 、职业中学 、 普通高等学校,唯独无学前教育,这表明国家对学前教育缺乏相应的投入政策,绝大部分幼儿园的生存 (包括支付给幼儿教师的工资) 依赖于家长交的费用,幼儿教师工资普遍偏低 。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后备支撑,自然是无法立足 。 此外,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 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 167.75 万人 。 [8] 这一群体是跟小学一样具有独立学段的群体 (幼儿园教师), “小中高 ” 是她们的最高职称,但我们清楚的是 “小中高 ”是为小学 、 中学高级教师量身定做的,是小学 、 中学高级教师的特定称谓,高水平的幼儿园教师依附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在小学教师系列中晋升,这一教师职称规定反映出我国幼儿园教师还没有独立的职称系列,在国家的文化意识层面上,幼儿园教师还不是专业技术人才,其专业职称不具有独立性和合法性 。 所以,至今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甚至制定过任何有关幼儿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的政策 。为了响应近年来国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缓解“ 入园难 ” 问题的号召,全国掀起了办园热,2012年全国幼儿园增至 18.13 万所 [9], 其中不乏不懂幼儿教育的办园者,他们办幼儿园纯粹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完全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不重视幼儿的发展,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愿聘请优秀教师,也不愿意接收正规的幼儿师范生,甚至通过尽可能压低聘用教师的工资来获取利润,此种情况严重制约着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 [10] 办园模式走商业化道路,异化幼儿园办园的宗旨,导致幼儿园经营管理出现偏差 。 此种状况,归根于国家没有出台且没有制定有关开办幼儿园的具有导向性的政策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 类似自然生物链条连锁反应,却又复杂于自然生物链条连锁反应 。 微系统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意识,中系统下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外系统下公众对幼儿教师角色的认识及宏系统下国家的相应政策四大系统环境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着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环境,其中,不管哪一系统环境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和谐发展 。 微系统下专业意识的沉寂,中系统下培养模式的缺失,外系统下公众角色认识的偏颇及宏系统下国家的相应政策的缺失制约着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生态系统理论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创建一个和谐 、 动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环境对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微系统下要唤醒幼儿教师的专业意识,让该系统焕发生机;微系统下的苏醒离不开中系统的合理栽培,它们需要优良的中系统给予阳光和养料,所以中系统下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完善;无论是微系统的专业意识苏醒还是中系统培养模式的完善,如果没有外环境系统及宏环境系统下强大而有力的无形支撑,那么它们也只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所以必须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转变公众对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Copyright © 2016-2020 版权所有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 - 技术支持:知网空间
投稿邮箱:kechenggw@163.com